师生激情互撞,演绎激情语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师生激情互撞,演绎激情语文

李金花

李金花(山东省高密市第二高级中学山东潍坊261500)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唐诗宋词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为一体,近现代美文或思想深刻、言辞犀利或景色优美、用辞极美或饱怀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作为语文教师,在教授这类代表古今文学精华的欣赏课时,必定要满怀对古今文学精华的崇敬、自豪、热爱之情,才能上好一堂地道的语文课,一堂让学生喜爱的语文课,一堂充满激情的充满生机的语文课。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先钻研了教材,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的举手回答。当被指名回答时,教师有时还连续地补充追问,学生仓促地回答。而对于学生的回答自己却不置可否。随后照本宣科地补充讲解,再提出下一个问题……,以致学生被牵着鼻子走。这种"问答式"教学,表面上学生的思维是积极主动的,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虽然徉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以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并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教师在上面说得头头是道,下面学生味同嚼蜡,有的更是昏昏欲睡。翻教师教案,备课详尽,可操作性强,没什么问题;黑板板书条理清晰,也看不出失误;整个教学环节也都到位,整个课堂也很热闹,但却又说不出有多么好,总觉得像是缺少点儿东西。缺什么呢?仔细品位,才发现缺少的是教师的激情。对于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语文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用你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这就需要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此时得到和谐统一。教师重在创设学生发问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思维的激情,积极探索,到教材中求解。人们常以"教师像蜡烛"的比喻来讴歌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的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源,主要职能不是自己燃烧,而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激情之火。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炬"。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我激活你的思维,你产生自己的思想,你是独立、自由的"。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彻底摆脱"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要激活学生思维的激情,营造积极思维环境。这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塑造学生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点燃",最起码要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燃烧"。否则,纵然教师"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只是无价值的牺牲。也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毋庸置疑,语文教学必须走出禁锢学生积极思维的误区。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思维真正独立、自由的新型环境。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