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藤县教学研究室梁行化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妙处:既能为生创造一个发现、探索、创新的环境,又能为教师提供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G182.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58-02
“问题解决”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知识到能力整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情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它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开放性问题情景中,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发展认知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想原则,对指导中学地理教学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巧妙运用“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操作进行探讨。
一、巧妙设置“问题教学”的教学环节
“问题解决”式的教学,就是按照“产生问题——分析探究——得出方法,具体运用”这一认识探究过程来组织教学。下面以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第二小节“地球的公转”为例从课前、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后几个环节设置的妙处具体地进行探讨说明。
1、产生问题(课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地理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问题欲望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妙在让学生初步感受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
地球的运动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内容。而地球运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果简单地从理论上给学生解释,就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学生必须从己感知的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出发,通过分析这些地理现象从而认识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为此,在上课前几天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并创设如下问题情景:在同一天中,选择早晨、中午、傍晚三个时段,观察三个时段日影的长短和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上述三个时段太阳光照射的强度是否有差异,太阳照射强度和日影长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2、分析探究(课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巧妙设置教学环节,通过以下几个教学步骤,主动探究,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
①深入情境,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此环节通过情境的升华,刺激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而提出问题,明确探索目标。“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在课前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太阳照射强度和日影长短的关系,这时给他们进一步提出:“一年中不时间的太阳照射强度和日影长短是不是一样呢”,“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太阳照射强度和日影长度又是怎么样呢”。教师由此揭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四季的变化现象的五带的划分。
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此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自主探索。根据学生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尝试等探究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老师提出“四季的变化”和“五带划分”的问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具体探究。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11页图1.19地球公转示意。让学生思考: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有什么差别;在生活中,一年的春、夏、秋、四季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一年中不同季节昼夜长短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接着教师进一步担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温度高低之间存在着什么样是关系?引导学生观察课本12页图1.20,看看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气候有什么差异。学生开始分析、讨论。
③交流合作,完善结论。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交流合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共同研讨中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完善问题的结论。这样,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反思,相互补充和验证扩展,深化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完善问题的结论。
“四季的变化”和“五带划分”学生交流完善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归纳总结得出: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在公转过程中它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就使得地球在公转的不同轨道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同样,由于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热量和昼夜长短情况不同,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3、得出方法,具体运用(课后):运用结论,拓展创新。
这个环节主要是练习,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组织学生将探索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感受地理的价值,领会地理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学习了“四季的变化”和“五带划分”,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反映“四季的变化”和“五带划分”的呢?如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当地草木的枯荣花开情况,收集不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的景观照片等,进而印证相关结论。课后拓展也可以与乡土地理相结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更好体现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
二、实施问题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设置的巧妙性。
必须有概括性和新颖性,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
2、巧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有效地实施问题教学法就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究底的胆量和勇气,所以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创造积极、和谐、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有威信,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良好威望影响全班,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学生投入学习思考活动中。
3、问题设置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设计的效益,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人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4、问题设置的依据性。
要以《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正确设计问题,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又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5、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性。
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发挥主导作用,要认真备好课,要有一套完整的问题教学设计,明确的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和引导措施,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巧妙地设计问题和调节引导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践证明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至终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读书、研讨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