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试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刘洪霞

刘洪霞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海丰街道第一中学256600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主动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自主发展的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自生活。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把生活中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再经过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动机。

比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树的高度。问题这样设计: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树不高用竹竿直接测量;树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学生运用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这样,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解决方案,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持久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动机,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精神

1.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我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3)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三、培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师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就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效率。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实践活动,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现行教材上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主要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而现行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增强创造力的目的。

如,我在讲“角平分线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时,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AAS”,接着对下列图形进行分析,“如果∠1=∠2,CA⊥OM,CB⊥ON,问CA与CB相等吗?”很快学生借助“AAS”证出⊿OAC≌⊿OBC,从而得出CA=CB,最后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结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同时老师强调今后此结论不再需要证明直接应用。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注重知识的迁移及触类旁通,经过学生的探索结论的由来、思考条件和结论的关系后,老师针对刚才的图形抛砖引玉:“同学们继续观察图上除CA=CB外,还有哪些线段相等呢?”此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但促进了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而且创造力火花也由此迸发。有的学生说“∵OAC≌OBC,∴OA=OB.”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用今天刚学内容‘角平分线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1=∠2,CA⊥OM,CB⊥ON∴∠3=∠4,OA⊥CA,OB⊥CB∴OA=OB”。真是太棒了,我不由发出感慨。由此可见,教学活动离开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