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张东升周方正

张东升周方正(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湖北随州441300)

【摘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治疗75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mg/㎡静脉输注2小时,第一天,卡培他滨1000mg/㎡,每日二次,第一天晚上—第十五天早上,每三周重复,共24周。结果:75例患者中,CR10例,PR43例,SD17例,PD5例,总有效率为69.6%(CR+PR)。1年生存率为89.5%,1年局部控制率为81.5%。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多为I、II度。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学治疗结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189-02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例患者诊断为结直肠癌,男女之比约1.2:1。目前手术是治愈结直肠癌的根本手段,但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率高达40%-50%。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有助于消除微转移灶,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我科自2009年起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部分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我科75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结肠癌患者43例,直肠癌患者32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1岁。病理分型腺癌61例,黏液腺癌8例,未分化癌3例,其他3例。TNM分期为IIA期8例,IIB期23例,IIIA期21例,IIIB期19例,IV期4例。患者术后未接受化疗、放疗或其他肿瘤治疗,卡氏评分≥70分,血常规、血生化基本正常,无化疗禁忌,预计生存时间≥6月。

1.2治疗方法:患者化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mg/㎡静脉输注2小时,第一天,卡培他滨1000mg/㎡,每日二次,第一天晚上—第十五天早上,每三周重复,共24周。化疗的同时予以护肝、护胃、止吐支持治疗。为预防手足综合征,予以口服维生素B6。对于2级以上的腹泻患者予以思密达、易蒙停口服。对有骨髓抑制者予以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化疗期间嘱患者注意保暖。

1.3疗效及毒性评价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进展(PD)。以CR+PR为有效。每个疗程进行毒副反应评估,评价标准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分为0—IV度。

1.4随诊:所有患者均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1次;2年内患者每3-6月监测CEA、CA199及肺、腹、盆腔等检查。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其他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治疗依从性:本组所选患者均完成治疗,依从性好。

2.2临床疗效:75例患者中,CR10例,PR43例,SD17例,PD5例,总有效率为69.6%(CR+PR)。1年生存率为89.5%,1年局部控制率为81.5%。

2.3毒副反应: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多为I、II度。其中3例III度骨髓抑制,1例IV度骨髓抑制,1例III级腹泻(表1)。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表1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

治疗7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毒副反应评价结果

毒副反应0IIIIIIIV发生率%

消化道反应3124191058.6

血液学毒性1931213174.6

神经毒性3332100056

手足综合征3721170050.6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结构方面的变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达到17.2万和9.9万。已成为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恶性肿瘤[1]。治疗上首选手术,术后结直肠癌死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局部区域复发;②远处转移;③局部区域复发并转移。其中后者占较大比例。化疗作为结直肠癌术后重要辅助治疗,5-FU是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基础药物,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2004年,MOSAIC试验公布的结果首次证实,奥沙利铂的加入能显著提高结直肠癌的无病生存(DFS),使其辅助治疗进入了奥沙利铂/5-FU的联合方案的新时代[2]。

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同属第三代化疗药物[3]。奥沙利铂是铂类的衍生物,主要通过与DNA形成复合物,阻断DNA双链的复制和转录,进而诱导细胞的凋亡,奥沙利铂单药一线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率为20%-50%。卡培他滨是氟尿嘧啶类药物,该药在体内经胞苷脱氨酶代谢为5-脱氧-5-氟尿苷,再经胸苷酸磷酸化酶代谢为5-FU。骨髓中胞苷脱氨酶和胸苷酸磷酸化酶的低表达,减少了卡培他滨在血液及骨髓中代谢为5-FU的浓度,由此减轻毒性,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不良反应。而肿瘤细胞内胸苷酸磷酸化酶含量较高,卡培他滨在肿瘤内代谢为5-FU的浓度远高于血浆和正常组织,故又具有肿瘤内靶向给药的特性。其中奥沙利铂可诱导肿瘤组织表达胸苷酸磷酸化酶,从而进一步增加卡培他滨在肿瘤内的转化率。二者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或叠加作用。从我院治疗的7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69.6%(CR+PR),亦可以看出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另外NO16968研究是在III期结肠癌中开展的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该试验共纳入了1886例既往无化放疗史的III期结肠癌患者,旨在评价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在III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XELOX方案组无病生存(DFS)显著延长,3年、4年、5年和7年DFS依次为70.9%、68.4%、66.1%和63%,分别较5-FU/LV组提高4.5、6.1、6.3和7个百分点。对总生存(OS)的分析显示在XELOX方案组中OS率5年、7年分别为77.6%、73%,分别较5-FU/LV组提高3.4和6个百分点。基于此2012NCCN指南中将XELOX方案在结肠癌中由原来的2A类升级为1类推荐;直肠癌中从2B类升级为2A类[4]。

临床实践表明XELOX方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等[5]。本研究中,多为I、II度。其中3例III度骨髓抑制,1例IV度骨髓抑制,1例III级腹泻。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总之,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由于本组患者随访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孙燕.内科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1-493.

[2]秦叔逵、马军.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9-272.

[3]孙燕.抗肿瘤药物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3-96;125-127.

[4]孟群.2012中国继续医学教育胃肠肿瘤专刊第4卷35-36.

[5]刘晓青.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大肠癌35例中国现代医生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