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高阳王晓庆韩海静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710038)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的发病对象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加之患者年纪和身体健康情况,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已然成为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急需处理的护理研究课题[1]。目前对我国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选取2009年4年到2014年4月之间有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文献资料,积极探讨有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康复护理的有关方案,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提供合理可靠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69-01
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现代临床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比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于现代人群的医疗保健和身体健康存在比较大的威胁[2]。一旦发病,如果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或者治疗护理不当,其直接后果就是患者在发病后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甚至疾病后期存在意识障碍、失语、瘫痪等比较严重的后遗症症状[3]。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时候,一般患者会存在下面的心理表现,护理人员应该在了解患者心理以后对此进行及时有效的关怀和安慰。
1.1焦虑心理
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以后,常常有焦虑心理。担心自己的病情会给家庭里面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包袱,同时又担心自己的疾病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没有安稳的心态进行治疗和护理。担心高昂的住院费用和手术费用,也为手术过后的一般护理措施感到担忧,进而很有可能选择放弃术后护理或者住院察看[4]。
1.2疑心重
患者的文化水平有限,学识素养不高,对于现代化的治疗设备和治疗手段常常抱有猜疑心理。在患者诊断和治疗期间常常会对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护理建议犹豫或者不予采纳。当医生和护士提出忠告的时候如果没有经过耐心的劝解和深刻的谈话,患者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护理时间,进而延误病情[5]。
1.3依赖心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中很多空巢老人也在内。这部分的患者在心理和情感上是极其脆弱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也比较一般,部分患者的子女等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并不关心。在住院护理期间常常一个人在医院疗养,很渴望别人的照料和关怀。因此在临床护理的时候,这部分的患者常常会产生依赖心理[6]。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关影像学检查
及时就诊并进行身体检查是尽早发现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及时诊疗的保障,在早期即接受有效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康复率比较大、康复时间比较快,同时治疗和护理费用也比较低廉。一般而言,临床中早期通过头颅CT平扫,可明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诊断,而头颅MRI、DWI等则可为早期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提供有意义的证据[7]。全脑血管造影联合头颅MRI检查则能够明确患者是否患有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等疾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后的病因治疗及护理措施制定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并为病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
3.1社会支持
对于存在依赖心理和忧虑心理的中老年患者在治疗护理的时候,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得到外界广泛的社会支持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同时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可以通过社会外界的资金援助来缓解患者心中的不安。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工作应该有护理人员进行并且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发现患者的护理要求,在家属方面做好充分的沟通工作,这样家属能够给予患者治疗康复的后援助力[8]。
3.2经验交流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应该是孤立的,针对于患者多样化的病情、不同的家庭经济背景、差异的文化程度以及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多方面和多样化的护理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讨论的方式将患者及患者家属组织到一起,通过疾病防治和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康复知识来为患者灌输良好的疾病护理知识。这样患者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做好住院治疗期间的配合工作及治愈出院后的自我康复和预防工作。通过和患者交流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饮食控制等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9]。
另外通过讨论,一方面是护士进行健康宣教,另一方面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别人身上的问题想到自己出现的问题,让患者得知自己患病之后的心理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要努力去克服和去纠正。
3.3加强沟通
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大大提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护患沟通就是以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方式达到患者能够接受和配合护理的目的。在医疗护理中,患者和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于是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消除患者在临床护理时所表现的不安心理,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巡视病房,简单询问一下患者的需求以及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等,在给予患者治疗的时候也要多用鼓励性的言语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10]。
3.4康复护理
3.4.1补充营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发病24h内禁食;24h后如病情平稳,可行鼻饲流质饮食;鼻饲液体温度以不超过30℃为宜保证足够蛋白、维生素的摄入。
根据尿量调整液体及电解质,保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每日控制在1500ml左右,注意静滴速度、避免肺水肿;进食时病人取半卧位或卧位,进食应缓慢,食物应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以利吞咽[11]。进食过程中避免呛咳发生。
3.4.2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如合并有肢体功能障碍,则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进行关节按摩及被动运动以免肢体废用,病情稳定后,如患者出血原因已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则患者的瘫痪肢体在发病1周后就应进行康复期功能训练[12]。
3.4.3言语训练。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也会给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造成困扰。护理人员应该在早期和病人进行非语言沟通的加强训练。主动讲病人最关心的问题,使病人有讲话的欲望,强化刺激,直到病人理解为止。再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13]。
4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的发病对象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加之患者年纪和身体健康情况,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已然成为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急需处理的护理研究课题。目前对我国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患者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十分重要。因此,在临床当中,要认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矫正患者适应不良的行为,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促进恢复健康[14]。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当中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继革.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9,12(1):145.
[2]张丽娟,杜丽华,李波,等.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87.
[3]彭涛,许衍挺,包华东,刘晓明.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治疗及护理[J].广东医学,2010,28(04):612-614
[4]陈碧玉,李硕颀,王兰,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7(02):190-192
[5]王秀莲,靳多香,薛素波.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27(12):874-876
[6]梁毅.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综述[J].医药前沿;2012(17).
[7]陆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12(01).
[8]韩清秀汪海燕.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10).
[9]雷红亚.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6)
[10]杨本华,宁珍丽.适时饮水和调血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9)
[11]赵金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
[12]刘哲,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08(10)
[13]罗丹,临床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现状及对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