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姚永玲张光翠

姚永玲张光翠(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襄樊441000)

【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颈源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分别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与传统基础疗法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显效、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源性眩晕;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295-01

颈源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因颈椎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常伴有后颈痛,后颈部僵硬,眩晕为主要症状,晨起发病多见,眩晕可为慢性持续性,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常感到精神萎靡,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症。

我科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将6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治疗,发现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更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28~62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至8年,平均13个月。临床表现为颈痛伴眩晕,伴恶心、呕吐者23例,有猝倒史者10例,视物模糊者18例,胸闷者5例,耳鸣者12例。颈椎X片检查均有生理曲度的改变和颈椎间隙狭窄及颈椎移位、失稳等改变。其中25例MRI可见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狭窄、痉挛或扭曲改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长短、职业、心理抗压、生活环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两组均静脉滴注扩管活血药物(丹红20毫升)每日一次。观察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一次。采用前侧入路法,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颈部略伸展,让患者微张口并放松,取胸锁关节上方2-3厘米,距正中线旁开1.5厘米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操作者先用对侧食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内缘,把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与气管分开,在穿刺点处用7号穿刺针垂直刺入2-3厘米,触之骨质后略退针,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缓慢注入阻滞液。观察组阻滞液为2%利多卡因2.5毫升和0.9%生理盐水2.5毫升混合液,两组在治疗及观察期间,停用其它治疗。均经治疗14d后进行疗效比较。

1.3疗效评定标准:①优:眩晕消失及其他症状明显缓解,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②良:症状大部分缓解眩晕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改善,可坚持工作。③可:症状部分改善,眩晕症状部分缓解,活动后眩晕明显。④差:眩晕及其他症状无大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结果

两组疗效及痊愈时间比较,见表1

3护理

3.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转动颈部及变换体位时动作易慢,多卧床休息,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向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告知此方法的安全可靠性,以消除顾虑。或向其讲述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饮食与休息护理: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及新鲜水果等。戒烟酒。发作期患者多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强光刺激。

3.3治疗时的护理: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前,检查急救设备是否处于功能状态,建立静脉通道,行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告知患者治疗时勿说话及做咽口水等危险动作。治疗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患者面色,注射针管内有无血液回流。如有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做好急救处理。治疗后协助医生压迫穿刺点,告知患者应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勿抓搔。在生命体征稳定1小时后,协助患者返回病房卧床休息,向值班护士交接,仍须密切观察4小时。

3.4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减少探视人员,禁止病房内其他人的大声喧哗。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

4讨论

颈源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主要有交感神经刺激说,椎动脉压迫学说,颈部运动感受器的本体感觉传入错乱学说。椎动脉交感神经丛、交感神经干、及灰交通支受刺激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而诱发眩晕。

星状神经节是由第6、7颈部神经节构成的颈下神经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星状神经节直接支配的组织器官包括头、颈、肩、上肢、脑和脑膜、耳、眼、鼻、咽喉、泪腺、腮腺,舌下腺、心脏、大血管、气管、支气管、肺胸等[1]。星状神经节阻滞在临床上应用已有100余年的历史[2],是向颈部含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入局麻药物,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上肢及胸部的交感神经的方法,对全身的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3]。星状神经节阻滞时,直接阻滞患侧交感神经,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平衡,改变异常血管张力,解除头面部血管收缩,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脑供氧[4,5],从而起到治疗眩晕的作用。从治疗效果看,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可使病程缩短,见效快,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颈源性眩晕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护颈椎。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睡枕高度不超过10厘米为宜,选择绿豆壳或荞麦壳做填充物。经常做颈椎操,打羽毛球。减少复发率,减轻发作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等.疼痛诊断治疗学[M].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07-408

[2]李仲谦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M].修订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09

[3]黄屏,张琴,邓兴瑞,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4):190

[4]郑方.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疼痛学杂志,1996,2:49-50.3

[5]若杉文吉.星状神经节ケロツク疗法.临床麻醉,1993,17:5-13

作者简介:姚永玲(1973.7-),女,本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疼痛、临床护理、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