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350300
许嘉璐先生认为,从中华民族文化延绵发展的规律来看,承担文化培育和传播任务的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政府官员系统,另一个是学校和教师系统。人类走过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坎坷道路。但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作为最古老的文化,只有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没有消亡,而且历史从未中断。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文、诗、词、曲、赋的内容本身可谓传统文化,且不必谈;本文就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说说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体会汉字造型,窥视传统文化
“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和学生课下探究汉字的来源。
中国人从古代就喜欢猪,也喜欢养猪、吃猪肉,其实在古人心目中的猪,是聪明又勇敢的。东北民谣说,“一猪二熊三老虎”,连最凶猛的东北虎都排名在猪后面呢!俗语也说:“打老虎只要胆,打野猪带个板。”“板”者,棺材也。原来打野猪不只要有“胆量”,还要有“舍命”的准备,这点台湾的原住民是深有体会的。原住民如在门口挂上山猪的獠牙,族人路过时都会肃然起敬。如遇猎人射箭,狮子老虎会逃。但山猪不但不逃,中箭后反而会拚命冲过来,用硬嘴把人或猎狗顶得肚破肠流。所以古人在“英雄豪杰”的“豪”字里,也要放一只“猪”,可见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有“猪”的“家”真好!
从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中,也可看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新字的出现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科学各方面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从“金”旁的字,两周以后才大量出现,“铁”字不见于两周金文,所以从“金”旁的字的大量出现,只有在青铜器高度发达以后才有可能。而“铁”字也只有在能够生产“铁”的条件下才能够创造出来。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对偶和对联知识
对联作为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之一,从唐代以来,一直盛行在私塾里,随着1983年中国楹联学会的诞生,继后又有三百多个地方楹联组织建立……对联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对联之所以具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是因为对联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中所特有的,是最具有汉民族特色的一种修辞手段,它深深植根于汉文化之中。
过年过节贴对联,已成为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春联、婚联、挽联、店联、楹联,就是一部大书,各有千秋佳作。在教学中讲清有关对偶和对联的知识,并且激发学生做对联游戏,从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重视书法教学,弘扬祖国文化
书法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能不能把字写好,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书法可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祖国文化传统,激发爱国热情,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社会主义的百花园中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目前虽然大多数学校还没有专门的书法课,但是语文教师应把书法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计划。
在教学中,有机地介绍书法家的生平简历、趣事轶闻、相关碑帖的创作背景、经历过程和风格特色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地位等。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领悟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另外,在书法教学和欣赏中,让学生学习构字的一些美学原则,例如刚柔、疏密、变化、统一等等。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感受到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朴素的哲学思想。
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知识
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在中学语文课中渗入民俗内容的讲授,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还是开拓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都是必要的。
中学语文课中的民俗内容,可以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新视角,从而使语文教学和学习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因为它是表现现实生活、反映客观实际的,教学中有所侧重地把握,必定会大大拓宽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素养。中学语文课文中那些积极向上、富有情味的民俗内容(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现了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一面。这些内容在讲课时应结合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在弘扬我们民族精神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但并非只要有民俗内容或民俗描写的均属于民俗作品。考虑到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且涉及题材、人物、语言、风格、地域背景等内容的不同,这就给我们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授课时可以以文中民俗为主线,进行重点讲解,据以分析,剖明实质,甚至还可适当补充它的来龙去脉,以加深理解和把握。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适当安排一些有民俗内容的活动,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讲座、采风、参与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使相关内容由于亲历而更加扎实,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注重中学语文课的民俗教学,当然是就课本而言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讲解。但它在改善中学知识结构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不应再扩大与目前社会日益重视民间民俗文化的距离,应有更多的合拍乃至接轨。
对于弘扬这些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承载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就应该不断学习、丰富提高自己,来完成这一历史性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