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朗诵艺术真正引入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如何把朗诵艺术真正引入语文课堂

戎栋环

戎栋环(汝州市风穴办党屯中学,河南汝州467500)

摘要: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艺术,朗诵曾经在中国的语文教育中担当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近代以来,它却渐渐淡出了中国语文教学园地。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诵教学弱化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朗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诵技能、如何真正把朗诵艺术引入课堂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朗诵;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267-02

朗诵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它在语言活动中的影响远比文字大得多,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朗诵艺术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理应受到重视,否则就会像吕叔湘说的那样:"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诵教学的现状

初中新课程改革,重点进行了语文课程功能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是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其贯穿于各种阶段的目标中;三是强调了人文素养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在我们大学的外国文学课上,老师就是通过朗诵来完成诗歌的讲解,或是通过小品表演形式理解小说,让我们积极主动参与,使我们印象深刻,即使再晦涩难懂的诗歌或是小说片段,也会被我们演绎得生动形象起来。由此我也得到了启示,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朗诵这门古老的艺术,初中语文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而丰富和发展现代语文教学技术。

二、朗诵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琅琅成韵的朗诵,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浏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朗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另外,吟咏朗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我们需要对这种民族化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加以整理、继承与发扬,而不是简单斥之为"死记硬背",弃置一旁。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万万不可对朗诵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1.体会文章的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通过朗诵,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更深入的理解作品。

例如,杜甫《望岳》中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豪情;老舍《济南的冬天》的绵绵乡情,冰心《纸船》中对母亲的款款深情等等,学生们好好把握了,方能读出味来。文章的感情并不单一的,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既有对阿长的厌恶,又有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揣摩。

2.再现文章的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像,使之在学生心中形成“内心视像”,当自己的“内心视像”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

3.理解文章的思想美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古人读书当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诵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诵的指导与训练

朗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朗诵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才能坚持以朗诵为主,并强化朗诵的指导和训练。

1.教师要加强示范朗诵

出色的朗诵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加强范读,要求教师一定要练好朗诵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朗诵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朗诵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力。

2.加强朗诵的指导和督促

由于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大家在语文教学中不够重视朗诵,致使朗诵能力成为学生的弱项,朗诵知识对于学生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极有必要加强对朗诵的指导。

3.加大朗诵的训练量

一节课,应保证一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朗诵,而不是进行琐碎地分析,课堂上朗诵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稳定,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整节课总那么一两种读法,必然会败坏学生的胃口。什么样的课文内容,什么样的阅读要求,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读最合适,教师要安排得恰到好处,并让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各种读法。如放声朗诵一般适合于课前预习、初读感知和导读理解之后地欣赏性阅读;轻声朗诵用于思考难度一般的问题;指名朗诵的优势就是一个人读,大家听,边听边思考,思维流畅;齐声朗诵一般适用于阅读诗歌,较短的课文和长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部分,优美的片段,精妙的描写和气势宏大,语言激昂的文章也适合于齐声朗诵,齐声朗诵能鼓动学生情绪,唤起阅读兴趣。

四、将朗诵艺术真正引入初中语文课堂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动手、动眼、动脑,而且必须动口,大声朗诵,使学生克服由于口语表达较差而引起的羞于开口的状况,让全体学生无一遗漏地真正“动”起来,形成朗诵的氛围,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到朗诵的情趣和快乐呢?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自己说”

传统语文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堂语文课,学生没有多少机会阐述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坐享其成的听课习惯养成也就不愿积极发言了。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从家长或社会吸取"少说为佳、言多必失"的教训,怕因说错话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其他学生的嘲笑,不敢多说,这样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原来活跃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换角色,多充当聆听者,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里,为他们创造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昨天的报纸、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时讯、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敢于说话的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围绕教材、旁征博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