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应加强课堂教育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3

高中物理教学应加强课堂教育改革

李恭宁

□李恭宁

高中物理课本中,物理规律和实验比较多,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平台主要是靠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抓得如何,关系着学生的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进行课堂教育改革迫在眉捷,现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1多培养一些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基本上包括三方面内容,质疑意识、活化训练技巧、创新能力。

1.1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而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从质疑到创新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索探讨,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发问,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疑问;四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

1.2加强知识活化训练、中学生思维灵活,表现欲望强。教师经常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讨论,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物理新知识的能力。例如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道题:质量为M的小车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从小车的一端滑上小车,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为使物块不滑下小车,则小车的长度至小是多大?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了六中求解方法:①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角度求解;②从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角度求解;③从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的角度求解;④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的角度求解;⑤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角度求解;⑥从v-t角度求解。在习题课中采用一题多解,鼓励学生新颖别致的解法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如做牛顿管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为什么树叶比石头下落慢,让学生自己比较纸片和纸团同时同高下落时,落地先后情况。讲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原子结构理论等规律时,突出介绍当时科学家是怎样找出这些规律的。楞次定律、变压器等的教学中,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结论。讲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让学生自己解释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可在课下查资料),并提出如果把电冰箱门打开,电冰箱是否起到空调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多一些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结合实际,对新教学模式增加了一些不同模式。

2.1概念课模式。基本环节为:启———讨———讲———练。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启发答疑。最后巩固扩展。如力这一节课的教学,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开门关门的例子讨论,要清楚的表明一个力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表述。这种课型重点在学生质疑与讨论方面。

2.2规律课模式。基本环节为:研———讨———讲———练。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对物理现象研究,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例如“超重失重”一节,我们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把测体重的台秤放到讲台上。让一个学生站在上面,先静止不动,再突然下蹲,后猛然站起。让全班同学轮换上台仔细观察台秤的示数变化。然后教师启发为什么在下蹲站起与静止时,会有不同数值,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有何应用。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超重失重规律,然后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讨论。这种课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效果非常好。

2.3实验课模式。基本环节为:研———讨———结。这种模式强调“研”与“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分析处理,讨论、探讨,最后总结出研究的结论。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使学生产生质疑最为重要。例如,给导体带电,静电平衡的时候,电荷分布在哪里呢?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如果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演示方案,观察和思考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这种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实际动手能力。我们不仅开足大纲中要求的所有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我们还增加了部分演示实验;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的学生实验;将个别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在讲“电荷库仑定律”一节时,我们用很细的铜丝制成小肥皂泡,用来演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同时也能观察到静电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并且设计为随堂的学生实验,这堂课学生气氛空前活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稳恒电流”一章,课本的例题和习题由学生自己先理论计算后进行“试验模拟”,这种探讨教学增强了物理课的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4习题课模式。基本环节为:读题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练习检验。这种模式使学生根据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理解,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题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它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5复习课模式。①单元复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为:讨———结———练。引导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网络复习,通过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最后教师总结补充,给出相应练习。②专题复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导———讨———结———练。通过教师的导和讲,让学生明确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学生讨论和探索,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与技巧,并通过精炼来加深理解与掌握。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天台中学高中物理教学应加强课堂教育改革□李恭宁高中物理课本中,物理规律和实验比较多,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平台主要是靠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抓得如何,关系着学生的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进行课堂教育改革迫在眉捷,现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1多培养一些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基本上包括三方面内容,质疑意识、活化训练技巧、创新能力。

1.1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而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从质疑到创新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索探讨,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发问,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疑问;四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

1.2加强知识活化训练、中学生思维灵活,表现欲望强。教师经常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讨论,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物理新知识的能力。例如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道题:质量为M的小车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从小车的一端滑上小车,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为使物块不滑下小车,则小车的长度至小是多大?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了六中求解方法:①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角度求解;②从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角度求解;③从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的角度求解;④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的角度求解;⑤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角度求解;⑥从v-t角度求解。在习题课中采用一题多解,鼓励学生新颖别致的解法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如做牛顿管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为什么树叶比石头下落慢,让学生自己比较纸片和纸团同时同高下落时,落地先后情况。讲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原子结构理论等规律时,突出介绍当时科学家是怎样找出这些规律的。楞次定律、变压器等的教学中,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结论。讲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让学生自己解释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可在课下查资料),并提出如果把电冰箱门打开,电冰箱是否起到空调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多一些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结合实际,对新教学模式增加了一些不同模式。

2.1概念课模式。基本环节为:启———讨———讲———练。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启发答疑。最后巩固扩展。如力这一节课的教学,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开门关门的例子讨论,要清楚的表明一个力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表述。这种课型重点在学生质疑与讨论方面。

2.2规律课模式。基本环节为:研———讨———讲———练。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对物理现象研究,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例如“超重失重”一节,我们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把测体重的台秤放到讲台上。让一个学生站在上面,先静止不动,再突然下蹲,后猛然站起。让全班同学轮换上台仔细观察台秤的示数变化。然后教师启发为什么在下蹲站起与静止时,会有不同数值,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有何应用。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超重失重规律,然后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讨论。这种课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效果非常好。

2.3实验课模式。基本环节为:研———讨———结。这种模式强调“研”与“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分析处理,讨论、探讨,最后总结出研究的结论。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使学生产生质疑最为重要。例如,给导体带电,静电平衡的时候,电荷分布在哪里呢?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如果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演示方案,观察和思考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这种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实际动手能力。我们不仅开足大纲中要求的所有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我们还增加了部分演示实验;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的学生实验;将个别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在讲“电荷库仑定律”一节时,我们用很细的铜丝制成小肥皂泡,用来演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同时也能观察到静电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并且设计为随堂的学生实验,这堂课学生气氛空前活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稳恒电流”一章,课本的例题和习题由学生自己先理论计算后进行“试验模拟”,这种探讨教学增强了物理课的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4习题课模式。基本环节为:读题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练习检验。这种模式使学生根据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理解,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题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它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5复习课模式。①单元复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为:讨———结———练。引导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网络复习,通过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最后教师总结补充,给出相应练习。②专题复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导———讨———结———练。通过教师的导和讲,让学生明确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学生讨论和探索,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与技巧,并通过精炼来加深理解与掌握。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天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