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单晓娟

单晓娟(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输液患儿中,随机抽取400例作为研究本次对象,将400例研究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综合性心理护理方法,并针对患儿年龄、爱好、性格等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为94.00%,对照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为82.00%,研究组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0.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合作率,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门诊输液;患儿;心理护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3-0108-01

儿科在临床科室中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等特点[1]。因此,加强对儿科患儿的及时治疗尤为重要。在儿科疾病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患者对打针吃药本身就具有紧张、恐惧和抗拒心理的患儿来说,接受门诊输液时会出现害怕、哭闹、不安、逃避等不配合现象,增加了门诊输液的难度,再加上患儿由于紧张会出现肌肉紧绷、抖动,会严重影响护理人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更容易引发护患纠纷。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400例门诊输液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给予其中200例患儿基础护理方法的同时,加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11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输液患儿4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为3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5.02±1.46)岁。(2)研究组患儿中男96例,女104例,年龄为5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5.62±1.16)岁。两组患儿均属于自愿或经家属同意参与调查,并获得医院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资料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对照组200例门诊输液患儿常规护理方法,在输液前告知患儿及家属准备工作,以及输液过程中和输液后的注意事项。研究组: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在输液前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传,对患儿采取耐心和温柔的语气和态度消除患儿心中的顾虑。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尽量运用语言、微笑、手轻抚患儿头部等方式给予患儿抚慰,让患儿在输液时不宜动作幅度过大,避免针头错位、出血等现象,同时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情绪和面部表情等变化,一旦发现患儿不适或情绪起伏应立即给予安抚和鼓励。在输液过后要首先给予患儿肯定,给予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能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让患儿在接下来或以后的输液中,能够降低对输液的恐惧和紧张情绪,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距离积极配合输液。

1.3疗效标准门诊输液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表示:对输液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门诊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表示:在输液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儿输液的重要性[2]。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l8.O进行处理。检测结果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2.1两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比较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为94.00%,对照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为82.00%,研究组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比较[n,(%)]

3.讨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运用静脉输液治疗方法缓解和控制病情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患儿在接受输液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紧张和排斥心理,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能得到很好地疗效。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为94.00%,一次性穿刺率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合率为90.00%,一次性穿刺率为79.00%,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患儿配合门诊输液以及一次性穿刺率有显著影响。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患儿尽早脱离病痛[3]。对患儿实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首先要为患儿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输液环境,减少患儿患陌生环境的恐惧和排斥。避免患儿产生恐惧情绪而不愿意或拒绝静脉输液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转换角色,多与患儿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让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柳娜,刘玲,谢永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24-125[2]夏荷花.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529-529,530[3]王蕾.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6):52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