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3

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李光

李光

摘要:我国证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适合需求的专业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证券业发展。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证券投资教学管理的实践,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构建、教学手段与方式、课程考核方法、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我国的证券业发展很快,急需大量既熟悉金融、证券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但目前证券投资人才的供需却出现了脱节现象。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金融新形势的证券投资人才供不应求,而大量由学校培养出来的证券投资人才却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要,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为此,必须对传统的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能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的证券投资教育模式。

一、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

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受传统高等教育影响,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上都都存在偏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致使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办学观念上,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尚未形成充分发挥证券行业引导作用、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从我国目前的证券投资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情况看,未能真正从理论体系上全面更新教学内容,对国内外证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追踪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课程设置中,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对能力培养的系统性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证券投资教学中专业设置过窄、过专、过细,存在着严重的课程交叉重复现象。过窄的专业口径设置严重滞后于证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融合度不断加剧的发展趋势,同时,在过窄的口径上定型,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方式落后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中国证券业在与国际金融机构争夺生存、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竞争劣势,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系统专业知识且精通实际操作的证券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以增强中国证券业的竞争实力。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的人才培养仍未摆脱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经常搞“一言堂”,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下面埋头用功地记笔记。这种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差。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会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主要是为券商培养基层或一线操作人员,专业特点决定了其很多课程的教学,如证券投资原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期货投资等要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很多学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够,缺少必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不能保障学生上机实训和临柜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三)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高专教育要想确保质量,办出特色,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实践能力普遍不强。

在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教师中,绝大部分教师是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或从其他高校调入的,受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影响,这些教师理论水平普遍较高,但很少有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亲身经历与实践经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证券投资教学中可能经常会遇到教证券投资的教师从未接触过股票,教期货投资的教师没有做过期货,教国际金融的教师没有从事做过外汇。我们很难想象由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很多学校希望通过系统培训或挂职实习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高职高专师资队伍,但从现在高职高专教师培养的实际情况看,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和相对稳定的培训渠道。

二、证券业对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

(一)具备熟练的外语沟通能力和电脑操作技能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需求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证券业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如此。证券投资领域要求所需的人才既对本国证券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了如指掌,还要对国际证券规则和惯例非常熟悉。因此,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熟练的外语技能和沟通能力。

证券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许多现代科技成果在证券业最先得以应用。传统的证券投资方式进行的交易和结算业务,已经为信息化、电子化、工程化、系统化的现代证券投资工具所取代,这就决定了证券从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的技能。

(二)专业知识宽泛并具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证券业的飞速发展远远快于知识储备的更新速度,只靠学校阶段性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毕业生应该具有宽泛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证券业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毕业生不但要通过学校学习来为将来就业打基础,还要学会如何学习。

目前,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发展,不同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交叉的趋势不断涌现。而交叉领域或边缘领域常常会出现创新,而广博的相关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培养独创的思维和能力也是证券投资专业学生应有的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调查显示,72%的用人单位注重的首先是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文凭排到第三位。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培养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证券投资专业学生既需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证券理论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证券投资操作技巧和工程技能。

(四)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营销能力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能否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证券营销人才从而实现成功营销,直接关系券商的生死存亡。面对大量的证券营销人才的社会需求缺口,高职高专毕业生将来会更多的从事证券营销工作。这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要掌握一定的与人沟通技巧和培养自己的营销能力。

三、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各领域基层或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其评价标准就是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基层或第一线的需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涉及面相对集中、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组织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要求较高、经验和经历对于工作质量特别重要、管理形式的变革需要在技术应用领域内开拓和创新的职业素质。

在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定位于证券一线服务、操作人员和证券营销人员等应用型人才。同时,面对不同证券企业的具体的用人要求,对人才进行特色培养,与本科院校实行“错位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使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体系改革,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以实用为目的进行证券投资专业课程构建

1、以技术应用为主线进行课程构建

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精练,重点须突出,紧扣专项能力培养的需要;知识结构应服从能力结构,明确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过硬的技能,理论知识重在学以致用;文化、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打基础,理论课要为实训课提供知识支撑,并与之紧密结合。

证券投资专业课程重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证券投资专业课程要系统化。在基础理论方面,应开设财政与金融、证券投资原理、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在应用理论方面,应开设证券投资分析、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其次,证券投资专业课程要微观化。一方面是对现有课程进行微观化处理,去掉哪些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或者已经过时的知识,补充一些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并使这些知识更具有操作意义,如股指期货知识、融资融券知识等;另一方面是根据证券投资微观运行的需要,增设一些新的微观证券课程,如网络证券、证券电子化、证券会计等。第三,证券投资专业课程要国际化。这方面的课程应该包括外汇操作、国际结算、国际惯例、国际谈判等课程。

2、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实践课程比例

为使培养对象达到规定的标准,成为合格的高级应用性人才,要求学生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实务操作技巧,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对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必须进行大幅度调整,基础理论要以“必须”、“够用”为度,加大实践课程门数和课时量,优化课程结构,体现应用性、整合性和先进性。

实践课程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出时代专业特色,应建设证券投资实验室,利用专业的证券投资教学系统强化训练。该系统集实时行情、委托下单、自动成交、自动结算、模拟交易、成绩评价等功能为一体,比真实交易系统具有更多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或者干脆安排学生到实训室上课,边讲解理论、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既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证券、期货、外汇交易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开展“双证书”教育

开展“双证书”教育(即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推进教育与劳动准入制度的结合,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理财规划师证书的培训,通过在校的强化训练,为学生创造提高职业能力的条件,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三)改革教学手段与方式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一是展开课堂讨论。对于抽象的理论问题,可以联系实际,以主题发言、自由发言、课堂辩论等形式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教师进行引导或点评,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推广案例教学。理论教学,尤其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无味,而案例教学象说书一样,容易营造一个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要搞好案例教学,首先要将案例教学与课堂举例区分开来。课堂举例是老师通过举例来证明或说明讲解的知识,而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思考、分析案例包括的知识点,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分析、讨论,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掌握分析问题所需的相关知识,这才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其次,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挑选证券教学案例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进行,不能随心所欲,同时要注意理论性、多样性、代表性、本土性、戏剧性等多重标准,为理论教学服务,可以透过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可以从全球金融危机事件分析危机的起源、本质、风险及启示。以生动活泼的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就证券投资专业课程教学而言,证券投资分析、外汇买卖技巧、期货投资实务、证券软件操作等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一系列技术指标进行图形分析的基础上,否则就无法K线图、移动平均线、随机指标等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所以,对于证券投资专业课程教学来讲,必须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获取生动的视频信息和图文信息,仅靠拿粉笔在黑板上画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也无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也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金融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更多的知识点、更多生动有趣的图片,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改进课程考核方法

考试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风,决定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效果。目前,高职高专证券专业的考试主要以闭卷为主,试题难度较小。许多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依靠考前的死记硬背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此,应根据考核科目的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的考核方法,如开卷、口试、模拟炒股、股评报告、答辩等。即使采取闭卷考试的课程,也要增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应与用人单位需要紧密结合。为此,学校应与证券、期货、基金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联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长期稳定实习实训场所得到企业指导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有机会在企业定岗实习,能够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缩短毕业生岗位适应期限。校企在合作中可将各自收集到的情报和信息进行交流与共享,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同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

(六)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证券投资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从专职教师中选拔一批年轻教师进行培养。通过外派进修学习、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定岗工作、校内证券实验室实训、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等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聘请企业领导来学校担任客座教授,不定期地聘请业内人士到学校讲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举办实务技能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更新,开阔教师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2]张俊.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