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丽娟江苏省常州实小教育集团平冈校区213000
摘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教师面临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挑战,必须作出适应性调整,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教师的思维转型:只有形成、运用、创新结构性思维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生长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转型小学语文教师成长
一、缘起一次对话:反思自身思维方式的不足
一次,与级部老师交流五年级教材《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设计,谈到“如何以此文为载体,真正需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一话题,内心颇有感触。级部老师认为:需要借鉴上海的语文教学理念,要具有单元结构意识,不能一味追求文本的感悟理解,犹如庖丁解牛,把好好的文章切割得支离破碎。《音乐之都维也纳》是说明文,要通过教结构用结构,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说明叙事方法,并能实现由认知向运用转化,这样才是语文阅读教学之根本。一番话引发了我对自身语文教学思维方式的重新审视:肢解式教学是否折射出语文教师自身思维方式的不足和问题?
最近,有幸聆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小猴种树》,混沌的思维顿觉豁然开朗。结合教学实录片断,发现我这种点状思维方式必须实现向整体结构式思维方式转型。以下,我将结合对教材和学生能力训练的调整、重组、设计、反思,谈谈自身由点状思维向结构性思维方式转型的过程。
二、打破已往状态,实现思维转型
1.调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结构性思维首先要有大局意识,从多方面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生长力的纵深发展,以此为挈领,尤其是要敢于创造性运用教材,对各年段教材要进行类的调整。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中的课文为例,第四单元是说明文序列:《秦兵马俑》《埃及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从内容上分别介绍了文物、建筑物、城市的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和构段方式。其实,在第二单元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也以对比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火星这颗神秘的星球。我在阅读本册教材时,不仅从对教材知识层面的理解与把握角度,关注到这一内在联系性,还从文章的思想情感上,感受到这四篇课文分别从科技、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阐述了人类对文明的传承、对未来的探究。
因此,我打破了教材原定的单元结构,对这四篇课文进行了调整,将它们整合为统一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化单元认识,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2.重组——把视野从教材转向学生。对学生能力训练也要进行序列重组。针对五年级学生阅读方面基本状态的分析,发现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向运用表达转化还存在着障碍,因此,我对这四篇课文的教学思路作了整体的布局设计。
3.设计——以上两点提纲挈领地考虑了对教材与教学目标的架构,接下来就《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的教学设计构思,阐述这一结构性思维方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发现结构:《音乐之都维也纳》是这一类型文章中最后呈现的一篇,所以在前面四篇文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能很轻松地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第一板块:“找一找,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对维也纳的印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告诉我们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这一特点的?”第二板块:“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使维也纳堪称音乐之都呢?把最能体现维也纳这个城市音乐个性的句子用“______”线画出来,词语用“△”标出来,并且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活用结构:练习四的口语交际内容,就是要求大家介绍世界名城,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的介绍方法和结构方式,抓住城市的特点,多角度搜集材料,组织语言、表达中心。与文章配套阅读的《花都巴黎》为学生拓展了仿写的思路。教学的成效出乎意料,有些学生还根据自己的文章制作了ppt,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了名城之旅。
4.反思——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是这种有明显结构特点的,以上只是我从文体归类组合单元的角度运用结构性思维方式。其实我们还可以从能力训练序列进行调整、重组、设计,比如质疑训练单元、句群训练单元……以教师自身结构性思维的方式,引领学生学得透彻、学能致用、学得智慧。
教师思维的转型,反映了教师在课堂改革之路上思维的成熟、眼界的开阔,这对教材的解读力、动态的生成力是有促进意义的。薛老师有句话说得很耐人寻味:“教学,应当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这才能促进。”同样,我也想说:“思维,应当走在教学的前面,这样才能飞跃!”
参考文献
①李政涛吴玉如著《“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②钟启泉张华等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