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和谐共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化学与环境和谐共进

李先东

李先东江苏省宿迁中学22380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的是社会和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曾几何时,我们仰望长天,呈现在眼前的是蓝天白云、丽丽红日已随着越来越高的大烟囱为标志的工业文明而变得越来越混沌。大自然不得不同人类进行着一场“化学大战”。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环境问题导致了冬季没有了冰点,夏天热浪滚滚。大自然进化了几十亿年的大气层,在短短300年时间里就被人类搅得面目全非。大部分城市上空的成千上万吨煤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成了永远摆不脱的幽灵。全球的水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生命之源危机四伏。地球,正面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后果最为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这些现象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极不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应着力于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与研究。中学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课程主要讲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类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当前人类与环境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化学教学更应致力于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而在新世纪的新时期则显得更加重要。

一、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主要源自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而这些损害破坏环境的行为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是密切相关的。观念支配行动,环境保护的行动源自学生良好的环境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化学新课程着重强调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提出了以“人与化学”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如《必修1》中的“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必修2》中“太阳能、生物能和氢能的利用”、“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化学与人类文明”;《化学与生活》中的“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整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很快落实到日常生活行为中去。

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自觉做到环保生活

保护环境,只靠宣传是不够的,学生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要转变为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自觉行为,才是环境教育的目的。我们过去的学校教育中向学生传递的更多的是不能和不要去做什么,如不要损坏树木,不要破坏绿化,不要伤害动物,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损坏公物等等。很少具体地教会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如何去做。我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时,在传授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的同时,更突出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去做,什么行为方式是环保的、正确的。在学习“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在爱护花草树木的过程中应做到:不攀花折枝,爱护树木;不破坏绿化,保护草地;不使用纸制贺卡,多发电子邮件或短信,节约纸张,双面打印文件,废纸回收利用;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进行保护树木爱护绿化的宣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劝阻和制止乱砍古树名木、破坏绿化的行为。多使用布袋或竹篮购物,不使用一次性难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盒,减少白色污染,正确处理废旧电池,尤其是污染性极大的纽扣电池,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关注大气污染,出门多坐公交汽车,多骑车或步行,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等等。

三、关注社会环境问题,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环境教育必须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自己有良好的环保行为,而且要关注社会,关注当前发生和存在的污染环境的重大事件,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大流行、北方的沙尘暴、艾滋病、洪水与厄尔尼诺现象等重大事件,积极参与这些事件的探索讨论,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行为。目前全球每天有1500吨氯氟烃化合物排入大气中,造成臭氧层空洞。每天新增加14万辆汽车排放尾气,每天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为5600万吨,造成温室效应。每天有5.5万公顷森林被毁,161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每天有1.5万人(多为儿童)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死亡。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3。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仍相当严重。由于地下水的大量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已有50多个城市出现大面积地面沉降。人类向大自然的每一次索取,都将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学生在关注中学会思维、辩证地看待每一件事,正确处理和保持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的关系。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活动与决策在现在和将来对资源,对当地社会,对全球以及对整个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自觉树立与环境、社会和谐共存的生存和发展观。

总之,环境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意识是科学意识,也是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从事环保的技能,主要是通过传授环境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环保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发展观,进而使其形成“化学与环境和谐共进”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