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学生思维发展的不竭动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探究性学习学生思维发展的不竭动力

常万年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第二小学常万年

探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形式,它具有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等基本特征。探究性学习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一种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以增强教学的开放性,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自主探究知识,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大家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探究性学习,其积极、有效的体验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1、开放数学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认知技能的目标,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状态。探究性学习首先突破了教学目标的封闭性,关注发展性领域目标,注重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达到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智能的同步发展。

2、灵活处理教材——让数学教学更接近学生生活

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恪守“以纲为本、以本为本”的信条,严格按照数学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教学,是多数教师的做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提炼、转化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的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以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学“蔬菜专业户计划在2250平方米的大棚里种植青菜和黄瓜,种植面积是4:2。两种蔬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由于种蔬菜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普遍比较陌生,教师可创设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体育老师要把24个实心球分给男、女两在组同学进行练习,可以怎么分?于是学生得出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采取平均分,男女同学各12个,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按照男、女同学的比例来分,即按5:3的比例来分。这样,在开放而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也容易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获得各自的探究结果。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程序,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条分缕析,力求讲深讲透,不仅教学方式单一,而且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偶尔的配合也不过是和教师出演一幕幕教案剧而已。探究性学习则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出发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形式。这样,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求得问题的解决。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展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

4、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问题”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是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设计与例题相仿的习题反复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这仅仅发挥了习题的“训练、反馈”功能。探究性学习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技能的迁移,这就更好地发挥了习题的“发展”功能。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开放性。一是充分让学生参与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命题,也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实际问题去探索。二是开放问题的内容、条件和结果,如设计情境、条件、问题和结果多样的开放题。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辩证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要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尝试、探索,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学会学习。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但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要进一步强化这一作用。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导”为主,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科学地处理教材,合理地选择学习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点拨、诱导,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设计开放的练习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正确处理知识、技能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关系

知识、技能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要求,而发展性目标主要是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认知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获得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展探究性学习要处理好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决不能因为为了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了发展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