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810016)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性别、民族、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以278名青海大学医学院学生作为被试对象,采用自拟的大学生自我认知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青海大学医学院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结果不同性别、汉族学生与藏族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藏医专业学生与临床、中医、预防、药学专业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自我认知方面,女生远远优于男生,汉族学生优于藏族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如果一个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学习、工作的失误[1]。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2]。近几年来,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研究多有报道。如黄月胜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研究》[3]显示: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家庭关系维度上性别差异不甚明显,男生略好于女生;而在学习维度上,女生明显优于男生。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自我认知相对处于弱势。孟祥栋等的《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形象和成长路径的自我认知》通过对上海市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4]:大学生对群体形象的认知是复杂的,对自己成长、成才的目标则有清晰的定位。郑彩莲的《独立学院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就业关系的研究》[5],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帮助。田官贵,王冕在《贫困大学生自我认知分析与心理疗养》的研究中发现贫困学生中大部分的同学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能正视困难,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自强自立;但少部分贫困大学生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上存在程度不同的偏差[6]。但是,对于不同专业、性别、民族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的目标预期与结果方面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以我院大学生为例,运用统一测试方法对其进行自我认知测试,然后对测试结果比较分析。旨在探明不同专业、性别、民族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今后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合理指导学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7]。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被试对象
被试对象为青海大学医学院大学全日制本科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学生,保证被试者的代表性。
1.1.2研究工具
采用自拟的大学生自我认知状况调查问卷。测试表格一份共五页,共测试五次,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不同专业233人进行调查。运用自拟心理测试表格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目标与结果)的测试。
1.2方法
1.2.1测试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人员经过专门培训,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
1.2.2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调查内容
调查青海大学医学院不同性别、不同专业、汉族学生与藏族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状况。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233份,回收233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占92.7%。其中男生91人,占42.1%;女生125人,占57.9%。汉族学生159人,占73.6%;藏族学生57人,占26.4%。临床专业学生73人,占33.8%;中医专业学生31人,占14.4%;预防专业学生37人,占17.1%;药学专业学生18人,占8.3%。藏医专业学生57人,占26.4%。基本符合我院学生的构成特征。
4.1男女大学生自我认知调查结果的比较见表1
4.2汉藏族大学生自我认知调查结果的比较见表2
4.3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我认知调查结果的比较见表3
藏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自我认知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藏医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达标率低于其他专业学生。
3.讨论
3.1由表1分析可见男女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女生相对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究其原因:在性格方面男女生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从小就被教育要大胆勇敢。在成长过程中男生课外生活多接触的是竞技类的体育、游戏,多富有挑战性,他们的冒险精神比女性强,在面对危险时更容易迎头而上、挑战自己、证明自己。而女生受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养成了思维缜密、做事稳重、行为谨慎的性格特点,她们在生活学习中注重每一个最微小的细节,力求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做到尽善尽美。
3.2由表2、表3分析可见藏族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其对自我认知不足,普遍高估自己。究其原因:藏医专业学生来自边远的农牧区,家庭经济相对困难,成长环境相对闭塞,对外界事物及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此外藏族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藏区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养育着这个剽悍、勤劳勇敢的民族,同时也造就了无数英雄豪杰,成为藏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藏民族学生十分崇拜格萨尔王、松赞干布等杰出的民族英雄,并为此感到无比骄傲。他们常为掌握本民族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保持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及独特的生活方式而感到自豪,同时也渴望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因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常常爱于表现自己;强烈的好胜心是藏族学生的倔强、勇敢和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的反映。藏民族多数生活在高寒地区,先民们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中形成了吃苦耐劳、倔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先辈们的这种个性无不在藏族学生身上留下印迹。少数藏族学生为掩饰自身因种种原因形成的自卑心理,以其朴素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形式来保持心理平衡,因此常用自己的特长:能歌善舞,身体耐力好等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总想与他人比个高低,不肯轻易认输,在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不甘落后,争强好胜,不肯服输的好胜心。
3.3由表3分析藏医专业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较临床系、预防系、药学系、中医系专业的学生低,是由于藏医专业绝大多数均为藏族学生,个别非藏族学生也均来自牧区,他们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成长环境相对闭塞,对外界事物及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这与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差异一致。
【参考文献】
【1】刘天能,《浅谈当代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自我认知策略》[J].科技信息,2010-12.
【2】于秀萍,《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自我认知的比较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0-06.
【3】廖凤林,《自我认知类型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03.
【4】黄月胜,《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02.
【5】郑彩莲,《独立学院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就业关系的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2.
【6】田官贵,王冕,《贫困大学生自我认知分析与心理疗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1.
【7】孟祥栋,王小丽等,《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形象和成长路径的自我认知》[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01.
通讯作者邢凯青海大学8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