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60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李佳张强(通讯作者)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中血小板计数时常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本文对我院近几年60例应用血细胞计数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7例为乙二胺四乙酸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5例为大血小板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1例,冷凝集现象5例,其余2例未找到明显原因。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有假性减少现象,必须找到原因并及时处理。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对策;

AnalysisofCausesandCountermeasuresof60CasesofPseudoReductionofPlateletCounting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auseoffalsethrombocytopeniainplateletcounts.Methods:Thisarticleanalyzesthecausesofhypotheticalthrombocytopeniacausedbybloodcellcountsin60patientsinourhospitalinrecentyears.RESULTS:37caseswerecausedbyEDTA-inducedthrombocytopenia,15caseswerecausedbyplatelet-inducedthrombocytopenia,leukocyte-peripheralsatellitephenomenonin1case,condensationphenomenonin5cases,andtheremaining2casesdidnotfindobviouscauses.Conclusion:Therearecertaininterferencefactorsinthebloodcellanalyzer,especiallythephenomenonoffalsedecreaseinplateletcount.Itisnecessarytofindthecauseanddealwithitintime.HereistheAnalysisofPseudo-reductionCausesofPlateletCountin60Cases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platelets;pseudo-countreduction;countermeasures;

前言:血细胞计数仪的优点是不但高效、快捷,而且具有重复性,大多数医院在血液检验时基本都应用此仪器。但是,此仪器在临床应用中,计数常会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假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由血小板聚集而导致仪器计数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要采取复片等方法进行核查与纠正。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近三年因血小板减少案例,为探究原因而进行,其中男35例,女25例。其中37例为乙二胺四乙酸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5例为大血小板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1例,冷凝集现象5例,其余2例未找到明显原因。

1.2方法

分别用EDTA-K2抗凝全血2mL和枸橼酸钠抗凝全血2mL,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依次放置0min,10min,30min。三个时间点的样本依次在sysmex2100型血液分析仪上进行自动检测。分别用放置30min后EDTA-K2和3.8%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制作血涂片,瑞士-吉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分布情况。

2.结果

临床记录用于确定每名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增多症的潜在原因。以下病症被认为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慢性肝脏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HIV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至少有另一种血细胞减少症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发育不良/发育不全,血栓性微血管病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下列情况被认为是血小板增多症的潜在原因:骨髓增生性疾病,del(5q)骨髓增生异常,感染,广泛组织损伤或侵入性手术,脾切除术,出血,缺铁,癌症,溶血和骨髓抑制性化疗后的反弹。此外,我们认为任何其他与C-反应蛋白(CRP)血清值相关的病症至少比参考区间的上限高三倍,因为这可能是血小板增多症的潜在原因。事实上,已经表明,血小板生成素(刺激巨核细胞生成的激素)的血清水平表现为急性期反应物并且与CRP平行地增加。37例标本首次采血后上机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均低于50×109/L,镜下可见血小板凝块,凝块大小各异,几十至上百个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大血小板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共15例。15例标本首次采血后上机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均低于50×109/L,Sysmex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报警。涂片镜下观察,可见如白细胞大小的大血小板。手工计数后可报准确结果。白细胞周围的血小板卫星现象共1例。1例为仪器异常报警发现,结果为68×109/L,涂片镜下观察可见血小板黏附在成熟的分叶核白细胞周围。手工计数在正常范围之内。在白细胞散射图中有异常报警。冷凝集素致血小板假性减少5例。标本首次采血后上机检测均无结果,仪器异常报警,红细胞计数降低,红细胞、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三者关系明显不符。将标本至37℃水浴30min上机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在正常范围之内。白细胞、红细胞直方图恢复正常。未找到明显原因的血小板假性减少者2例。标本首次采血后上机检测血小板计数均小于50×109/L,重新抽血检测结果正常。

3.讨论

末梢血标本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此类患者大都是由于穿刺组织损伤造成,组织凝血因子混入了血标本中,产生了肉眼看不到的大小凝块,造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现象。对于此类型的患者,采取重新采血和阅片。末梢血标本患者、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在室温状态下放置30分钟后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得到纠正。血液离开身体后血小板可能出现可逆性聚集现象,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出现偏低。通过末梢血标本预稀释以及延长稀释液作用的时间,血小板就会均匀散离。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抗凝静脉血标本中的EDTA-K2也会使血小板逐渐散离。因此,我们采取在室温状态下放置30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后,再进行血细胞分析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血小板假性减少情况的发生。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患者。血涂片瑞氏染色后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血小板呈现出大小不等的聚集团块现象。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肿瘤、毒血症、肝病、肺心病、自身免疫病及晚期孕妇等患者,使EDTA-K2抗凝血中出现血小板聚集,呈现出大小不等的团块,血细胞计数仪在计数时会把这些凝集团块也当成正常白细胞来计数,这样就造成了计数结果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数量增加的现象;对于这类情况,仪器一般会有警报提示和散点图、直方图异常,提示操作者存在血小板凝集。对此类患者应该采用草酸铵法进行血小板计数。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患者。血涂片瑞氏染色后,发现了血小板卫星现象。这现象一般很少出现,只偶尔发于在EDTA-K2抗凝血中。原因是血小板黏附或包围住在中性粒细胞,这种现象是由于EDTA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段相互作用,非特异性结合了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s所造成的。这些黏附、围绕在中性粒细胞上的血小板在仪器计数时被误计为白细胞,从而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造成仪器对白细胞分类不确切。这种情况下,可采取草酸铵法血小板计数进行纠正结果。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患者。血涂片瑞氏染色后,发现血小板体积偏大现象。此类情况比较多地发生于肿瘤、白血病或肝病患者中。这种情况下,可采草酸胺法血小板计数进行纠正结果。综上所述,对于应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患者血小板偏低时,或计数仪计有报警提示,散点图以及直方图异常时,要及时做推片镜检,采用草酸胺法血小板计数对结果进行纠正,最大限度地避免假性血小板减少发生,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春都.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的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3):16279-16280+16282.

[2]杨坚,鹞国斌.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4):4791+4794.

[3]余水鸿.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