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麻醉科1376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91-02
患者,男54岁。因“发热,咳嗽8天”于2011年5月2日入院。
患者2011年5月20日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8度)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间断发热,伴畏寒、鼻塞、流涕、咳嗽、咳白色黏痰,活动后胸闷、气短、夜间可平卧、无浮肿。2011年5月25日查全血分析:白细胞20.0×109/L,血涂片:嗜酸细胞70﹪,中性分叶20﹪,胸片示:双肺间质纹理增厚,双上肺及左下肺斑片影左肺门影增浓。门诊给予头孢呋辛钠,氨溴索,利巴韦林治疗一周,无明显疗效。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有过敏性鼻炎20年。未正规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5度,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90mmhg。慢性病容,消瘦明显,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可闻及呼气末哮鸣音,心腹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泰力特、利复星和伊曲康唑抗感染,患者症状无缓解。查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8×109/L血IgE332U/L,痰内发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骨髓涂片:嗜酸细胞增多症。6月2日复查胸片:双肺病变加重。加用强的松20mg每日1次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复查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逐渐下降至正常。一周后再次复查胸片双肺病变明显吸收。
讨论
肺嗜酸细胞增多症也叫嗜酸细胞性肺病,又称勒夫勒氏综合征于1968年首报。其共同的临床特点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胸闷、气急、咳嗽、发热等。胸部x线改变表现为游走性,此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本组疾病的病因仍未完全明了,但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或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嗜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以下情况:
1.过敏性疾病如药物、食物过敏、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液病等。
2.寄生虫病如血吸虫、蛔虫、钩虫等。某些寄生虫感染时嗜酸细胞可明显增多。
3.感染:特别是淋巴结干酪样结核,传单,包括艾滋病也可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4.皮肤病如天疱疮、银屑病等。
5.肿瘤:如肺癌及某些血液肿瘤。
6.风湿病。
7.内分泌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此病的诊断标准有三种:
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肺部x线有浸润性改变,嗜酸性粒细胞外周血百分比>0.05,绝对计数>0.5×109/L。
2.肺组织活性。
3.支气管肺泡灌洗。
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常用强的松30—40mg/d,临床表现多在治疗1个月后消失。由于本病停药后容易复发,故多主张维持,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一般维持量用强的松10mg/d,总疗程6—12个月,部分病人需用药长达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