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如意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己已有知识中学习语文和理解语文”,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自能读书,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实现语文教学创新,教师要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尝试教学,使新理念真正走进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少满差费”的弊端,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进行了下述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样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结果小同学七嘴八舌,争辨激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对于所有不同意见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合理的则给予表扬。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创新性学习的基础
2.1重视学生自主思维,教师“启”而待“发”。语文教学中,预习常常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第一步。多数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的同时,总会附加上两三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殊不知问题的生成应该是出自学生本人。因此,应该注意启发学生自我问题的生成与勃发。教师要避免用成人的认识统一学生的认识,扼杀学生的想象,窒息学生的创造。教师应该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预习,把品味作品的权利和机会还给学生,运用总括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与阅读材料直接对话,在主动建构中,找到自己新、旧经验的冲突点,萌生属于自己的问题,从而建立自我发展的内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并给学生的质疑创造机会,留出空间,提供学生与学习材料直接碰撞的平台。
2.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导”而不应该是“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长期以来,教师们习惯于把文章的含义固定成一种不变的思想模式。其实,文本意义的多解性是客观存在的,阅读教学必须肯定文本意义的多元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性学习的核心
3.1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将自己的思维引向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参差不齐,会有过多的浅层次问题涌现。如果教师唱独角戏,一一作答,会用去更多的教学时间,而无暇突出教学重、难点;但如果教师为了不耽误教学而挑肥拣瘦,又不能很好地体现面向全体,就会使交流讨论流于形式。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从教师唱独角戏转向学生都来扮演角色的状态。首先,组织小范围交流,让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在小组内自行消化,而把能引起共鸣或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保留下来。然后,组织大范围交流。经小范围讨论后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已经接近重、难点,也非常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此时,教师立即组织全班性的讨论,并且尽量让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直接对话、交流、碰撞,取长补短,自我发展,同时,教师作适当引导。
3.2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新见解,形成“标新立异”的学风。鼓励学生敢于向前人、向定论乃至教者本人挑战,以阐述自己的新知新见。学生经过了一番冥思苦想能言之成理,教者就应予以肯定,以激发他们大胆求新求异的兴趣,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并最大限度地释放创造潜能,尽情捕捉创新的灵感。
4培养创新能力是创新性学习的目的
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而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它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语文学科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孕育着诸多创造性的因素。就拿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直觉和顿悟都是在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处于特定的问题情境,再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其固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记忆贮存中能够找到与它具有相似的信息组块之后,才能够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的过程,就是大脑中信息相互激活、相互联系、相互调制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教育者做有心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学科优势,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欲望,就能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为学生的进一步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县兴济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