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地对医疗保障的影响及救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4

高寒山地对医疗保障的影响及救治措施

曹春永1李红纯2汪新民3

曹春永1李红纯2汪新民3

(1成都军区昆明北较场第二干休所650032)

(2成都军区昆明78356部队业务处650032)

(3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输血科650032)

【摘要】为适应在高寒山地驻训部队医疗救治保障的新特点新要求,提高部队医疗机构预防、医疗、保健水平,巩固和提升部队战斗力,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高寒山地作训部队医疗部门如何适应艰苦恶劣环境条件和复杂工作形势变化、把握新特点、寻求新突破,加强部队医疗机构保障力度并加快医疗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寒山地;影响;医疗保障;强化;救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025-03

以保障打赢为牵引,为保障部队完成多元化高寒山地条件下军事作训任务的医疗救治,部队医疗机构工作面临新挑战、提出新的课题。高寒山地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气候复杂多变,低气压、低氧、劲风、寒冷、强辐射、自然疫源性疾病复杂多样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多种高原疾病。加强高寒山地部队官兵的医学防护和医疗救治,对保障高寒驻训部队官兵身体健康保证和提升部队战斗力意义重大。

1.高寒山地对驻训部队医疗保障的影响

1.1高寒山地严重影响人员健康

1.1.1高寒山地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气候多变,地形复杂随着海拔的增高,大气压力的降低,空气将愈稀薄,组成大气压的氧分压也随之降低,达到一定的程度可引起人员身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后果。气候寒冷,空气温度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越明显。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由于地形及高度对气候影响较大,高原地区除寒冷、多风、干燥外,气象变幻无常,时晴、时雨、时风、时雷。冬季道路则常被雪封。高原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雪崩、风暴、冰川、泥石流和地震,这些自然灾害常造成人员死亡、交通阻塞。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我国高原地区整个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占总面积的70%,其余为盆地、起伏地及少数河谷冲积的平原,地形极其复杂,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又有湖盆丘陵地区、高山峡谷地区、宽谷地区之分。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自然灾害多,分布广阔,交通极其艰难,山高路狭,运输线长,有些主干公路,因受季节和自然灾害影响,不能保障全年通车,不少地方,牦牛骡马仍是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人烟稀少,传染病分布广高原地区荒凉偏僻,运输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生存条件差。

1.1.2高原地区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传染病分布较广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在高原各地早有流行的记载;野兔热在西藏及青海有疫源地;Q热(波状热)在高原牧区有散发;南疆有蜱传回归热、出血热及森林脑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麓右脑钩端螺旋体病和恙虫病;虫媒传染病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南麓有高疟区,还有乙型脑炎,青海及新疆南部有黑热病等。动物传染病以布鲁氏菌病最为多见,西藏牛、羊感染率为1.4~39.0%,居民患者达13.6%,炭疽也是牧区常见病,马鼻疽在西藏新疆大家畜中时有发生。细菌性痢疾在居民中四季皆有发生,夏季较多;传染性肝炎偶有局部流行。寄生虫病牛肉绦虫病感染率较高,包虫病在牧民中多见;西藏尚有人体旋毛虫病、尾蚴性虫炎等。

1.2高寒山地条件极大影响医疗救治

1.2.1高寒山地作训医疗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认真研究探讨严寒地区条件下作战的医疗救治保障,对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和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将是十分重要的。

1.2.2作战人员负伤后,由于流血疼痛或昏迷,活动减少,会加重冻伤,发生休克、厌氧菌感染或组织坏死,甚至冻僵,增大伤死率和致残率,严寒和高寒高原地区,特别是高寒高原地区,地高、天寒、雪深,气候多变,使得伤病员的寻找、搬运、救治极为困难。加之战斗紧张激烈,伤类伤情复杂,救治后送任务十分繁重。

1.2.3医疗救治机构展开工作困难高寒条件下野战救治气候寒冷,林木叶落,植被枯萎,隐蔽条件差,目标易暴露,加之积雪冻土,给救治机构配置地域的选择与展开带来一系列严重困。救治机构防护条件受到限制,容易暴露和遭敌空炮火力的袭击。不能解决取暖烤火设施,救护所无法展开工作,药品器材保管不善容易被冻结损坏。伤员火线抢救与后送工作困难,高寒条件下火线抢救伤病员,救护人员着装多,负荷重行动笨拙,手脚易冻麻木,不便操作,影响抢救速度和质量。实验证明,气温在-25℃时,包扎伤口13分钟手即麻木不利,25分钟便失去包扎抢救能力。戴手套虽可延长时间,但使操作更不灵便。高寒山地冬季冰雪可覆盖封阻道路或使路面窄而滑,当积雪超过30厘米或60厘米,即可分别使轮式或履带输送车行驶带来困难。加之严寒车辆机械易出现故障,事故隐患增多,直接影响伤员的后送和医疗物资的补充。

1.2.4救治药材和器材的保障难度加大高寒山地训练,除了需要一般品种的药器材外,还需要大量的氧气和高原适应不全症及冻伤等的防治药材;除保障部队需要外还要供应民工的需要。所以,战救药器材需要品种多、数量大;再加之运输不便,就地取材和筹措困难,人员又不便大量携带,药材保障难度很大。

2.高寒山地部队驻训的主要易发病

2.1高原适应不全症

在高寒地区的多发疾病中,最易发生的便是高原适应不全症。高原适应不全症是指: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能力不足或失调所引起的各种临床症候群。在高寒地区对部队健康具有危害的疾病中,高原适应不全症危害最大。平原部队初入高原特别是未经适应性训练,急速进入高原时,由于对缺氧缺乏适应能力,往往容易发生高原适应不全症。据统计,部队如果乘车进入高原,高原适应不全症的发生率可达64.4%~75.2%,本病发生与否,与作战地区的海拔高度、登高速度及停留久暂有关,同时与个人的健康状况、受凉、过度疲劳及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部队进入西段康西瓦地区,海拔4150米发病率是30%~50%,进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天文点地区时增至80%~90%。高原适应不全症最主要感觉是:头晕、头痛、失眠乏力、听力视力减退,重者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尿多、面浮肿、手足发麻、昏迷死亡。高原适应不全症分为8型:高原反应,高原昏迷(是高原脑病的表现),高原肺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高血压,高原低血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最常见红细胞增多,循环差,血液粘滞性升高)和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症混合型。其中,高原昏迷及高原肺水肿为急性;高原反应大部分为急性;其余五型多为慢性(指病程在3个月以上),但高原心脏病、高原高血压和高原低血压也可有急性患者。由于高原适应不全症发病率高,发病多急骤,病情严重,使疾病减员增加,各级卫勤部门必须把预防本病当做重要任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预防。

2.2作训人员常易发生冻伤、休克

通常讲低温引起的人体损伤叫冷伤。它分两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冷伤,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浸渍足等;另一类称冻结性冷伤即冻伤,它由冰点以下的低温造成,分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全身性冻伤又称冻僵。非冻结性冷伤的临床表现为:冻疮的发生往往不自觉,直至手、耳足等部位出现症状才察觉。局部皮肤红肿,温暖时发痒或刺痛;较重者可起水泡,水泡去表皮后创面有渗液,并发感染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好转后皮肤消肿脱屑,可有色素沉着。治愈后遇相同的寒冷环境如未注意冻疮可再复发。战壕足、浸渍足等的病变比冻疮较重,先有皮肤苍白、发麻;继而红肿、疼痛、起水疱,疱破创面渗液,可并发感染,治愈较慢,而且治愈后可能对寒冷敏感,患者有疼痛、发麻、苍白等反应。冷结性冷伤(冻伤),大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或战时。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例如在野外遇到暴风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室不慎受制冷剂(液氮、固体CO2等)损伤等。全身冻伤亦称冻僵,又称意外低温,是寒冷环境引起体温低而发生的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伤为主的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冻僵多发生于在寒冷环境中逗留时间过长,而其保暖措施不足以御寒或陷埋于积雪或浸没于冰水中等情况老人婴儿和极度衰弱者,偶尔在温度过低的室内亦可发生。饥饿疲劳和酒后更易诱发本病。

2.3人员易发生紫外线损伤高原日照时间长,海拔越高空气愈稀薄,大气透明度大,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亦愈强,在缺乏有效防护的情况下,紫外线过强或照射过久,都可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光照性皮炎,皮肤出现红斑脱皮、瘙痒和水泡,特别在冰雪覆盖的地面,紫外线反射大大增强,可损伤结合膜和角膜而发生雪盲。

3.高寒山地作战医疗保障救治措施

高寒山地作战的医疗保障救治措施应密切结合高寒山地的特点、条件及其对医疗保障救治的影响和在高寒山地作战中的易患疾病来制定。

3.1高原适应不全症的医疗防治措施

3.1.1加强思想疏导,普及高原作战医疗卫生保障知识。初到高原的作战人员往往对高原低氧和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认识不足。紧张、恐惧的精神因素均可促使高原适应不全症的发生。因此,部队在进入高原地区作战高原部队补入新兵或由高原进入更高地区之前均需对全体人员反复进行宣传教育,做好思想动员以鼓舞士气。普及高原卫生防护知识,介绍使全体人员了解高原自然地理特点。让大家确信只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不麻痹大意积极锻炼,严格执行高原防病的各项规定,高原环境是可以适应的,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

3.1.2开展适应性锻炼,提高官兵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适应性锻炼是提高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能力增强高于原部队战斗力积极而有效的办法。锻炼的方法有三种:(1)单纯体格锻炼:是指在平原上进行一般性军事训练和体育活动,一般2个月以上始能收到效果,他只能减轻高原反应的程度。(2)单纯阶梯适应:是指部队进驻高原以前,先在海拔稍高(2000~3000米)地区停留一段时间(3周左右)然后再进入更高地区。它能获得较强的适应能力。(3)阶段适应与体格锻炼相结合:指在阶梯适应的同时进行体格锻炼。可获得耐力强适应效果最好。

3.1.3加强行政管理,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部队负荷过重过度疲劳营养不良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诱发高原适应不全症。而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占高原总发病人数的19-57.1%,是诱发高原适应不全症的重要因素。行军时要适当减轻负荷开展体力互助;战况允许时,及时组织部队休息。要尽可能改善营养状况,缺乏新鲜蔬菜的部队,按规定服用维生素制剂,以增强体质。卫勤人员要及时深入部队巡诊,经常向领导反映部队健康和体力情况,检查卫生防病落实情况,及时提出建议。要保证参战人员吃热食、熟食,减少对氧的消耗,提高部队对缺氧的抵抗力。

3.1.4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妥善处置体弱患者。对进入高原的部队在条件允许时,应全面进行体格检查。在任务紧迫来不及对所有参战人员进行体检时应根据对部队人员平时了解和门诊了解观察和掌握的情况,提出重点检查对象。发现有心血管、肺、肝、胃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寒地区参训,应留下治疗,对体质弱者,建议部队给与其适当照顾。

3.1.5适时服用预防药物,延缓高原适应不全症。高原适应不全症预防药物,日前尚在实验研究阶段,现在证实和发现一些药品有预防和减轻症状的作用,对初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地域的人员,特别是作战任务紧迫,必须在短期内进入高原地区参战人员,可试服醋唑磺胺、复方丹参片、阿司匹林、安宁片、参麦片、氨非苯尼片、氨非苯片、螺旋内酯、红景天、高原安、诺迪安等以延缓高原适应不全症的发生,减轻高原适应不全症症状,高原肺水肿用氨茶碱治疗。

3.1.6结合具体特点,灵活救治。针对高寒地区训练,部队比较分散,交通不便,医疗后送线漫长,有高原适应不全症特殊疾病发生等特点,当伤病员暂不能后送,战况又较稳定时,师团救护所要根据伤病员救治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适应扩大久之范围,力争多做一些紧急救命手术,尽快向海拔较低的救治机构后送。吸氧是救治各种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的有效措施,要保证氧气的储备和供应,团以上救治机构应有制氧设备。对把口守点的部队救护所有条件时应配小型制氧设备。

3.2及时进行高寒房东防冻教育,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加强防寒防冻设施,强化适应性训练。

3.2.1部队进入高寒山地作训,除注重防治高原反应外,应结合作训地区气候特点,采取各种形式进行防寒防冻教育,普及防寒防冻知识,使全体指战员掌握冻伤的发生原因、好发部位早期症状及基本的防护措施;明确战胜严寒与争取战斗胜利的关系,树立战略上藐视严寒,战术上重视防寒的思想;提倡以动治冻,以练胜寒,克服麻痹和恐惧情绪,自觉做好防寒防冻工作。指导部队耐寒锻炼,提高人员适应能力。

3.2.2加强适应性训练,提高作训人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与身体健康情况、参加体育锻炼与否、心理素质及生长环境等有关。通过体育活动冷水、冷空气浴等耐寒锻炼,可以使机体逐步适应寒冷环境,增强耐寒能力。据试验研究表明,在同样条件下,未经耐寒锻炼的部队,冷伤发病率是经锻炼部队的3.6倍。驻训高寒山地部队进行耐寒锻炼的主要方法有:(1)在寒冷条件下开展体育活动,组织部队进行爬山、滑冰、徒手体操、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2)坚持冷水浴锻炼。可用冷水洗脸、洗手、洗脚,每日1-2次,每天5分钟,然后擦干,揉搓局部皮肤至发红为止。如条件允许,在保持一定室温下用冷水擦身,乃至淋浴则更好,冷水浴锻炼要从夏季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3)高寒山区部队在冬季进行战术、技术训练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迟穿棉衣,逐渐增加,室内减室外添,非严寒时不戴手套,不放帽耳,多做户外活动等。为保证效果落实,锻炼应根据部队军人体质,气候条件等情况灵活掌握。既要循序渐进考虑个体差异,防止蛮干,又要持之以恒,达到一定高度;既要重视锻炼,又要重视预防。

3.2.3充分准备防寒物资,发挥保暖防寒作用良好的物资保障是预防冷伤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准备棉帐篷、棉衣服、棉鞋袜、保温套、手套及防雪盲用具等各种必要的防寒物资。有条件时准备化学产热袋、电褥子等。各伙食单位尽可能携带辣椒、胡椒、生姜、大蒜等,以便烧汤驱寒。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利用苞米皮,长绒草及缴获敌人的物资,自制包鞋布、鞋垫、手套、耳套、围巾等辅助防寒用品。对防寒装备要倍加爱护,正确使用,如有破损要及时修补。使防寒物资真正发挥保暖防冻作用。

3.2.4加强行政管理落实防寒措施高寒山地部队作训要能胜任严寒条件作战任务,不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还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必须加强行政管理,认真落实各种防寒措施。美军专家认为:缺乏纪律、训练和锻炼是引起冷伤的因素之一,如果每个士兵和他们的指挥员都懂得在高寒寒山地作战防冻的重要性,注意身体锻炼、手脚保护和着装适宜,一支严格训练和有纪律的部队是可以抵御多变的高寒气候的。高寒条件下作战时,卫勤领导要积极协助部(分)队军政领导,把防寒工作列入行政管理日程,注意收集气象信息,及时进行讲评,掌握冬天气候变化适时采取防护措施。切实抓好防寒管理:(1)要随时检查掌握部分队防寒情况,及时进行讲评,掌握气象变化,适时采取防护措施。(2)行军中掌握行军速度尽量避免过度疲劳和大量出汗:休息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处,视情生火取暖,烤干潮湿衣服鞋袜;严禁在雪地上躺卧,以防止掉队发生冻僵;乘坐车辆马匹爬犁时要定时下地步行和活动;露营时除在避风向阳处搭设帐篷和挖避风洞外要坚持查铺查哨制度防止因睡久或暴露而发生冻伤。(3)执勤作业中在不影响军事要求的前提下,经常活动手脚,揉搓面部,适当缩短警戒执勤时间;潜伏时,在不影响隐蔽观察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地形避风侧卧位结合,多做手脚和四肢小范围内活动。(4)冻伤局部严禁用冷水浸泡或冰雪揉搓。此外,要严禁人员酗酒,尽量保正部队吃上热食,喝上热水,使部队确实吃饱、穿暖、试、睡好增强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减少冻伤发生。(5)特别强调,在高寒山地个人需做到“三防”:①防寒:做到衣着松软厚而不透风,尽可能报减少暴露在低温的体表面积(用手套、口罩和头套等),外露的体表适当涂抹油脂等。②防湿:保持衣着、鞋袜等干燥,沾湿者及时更换,治疗汗足(如用5%甲醛、5%硼酸粉、15%枯矾粉等)。③防静:在寒冷环境重要适当活动,避免久站或蹲地不动。

3.2.5缜密计划医疗救治药材高寒地区作战,药材补给困难,就地取材有限,战前应根据战斗需要和携运行能力,尽量一次带足所需战救药材,并积极做好战斗间隙的补给工作。高寒山地作战为便于机动,战时药材装盒要合乎轻便、坚固、体积小、一物多用的要求。根据中印边境反击作战经验每件重量一般不超过12公斤,体积不超过0.02立方米,既能马驮,又能人背。药材品种,在既保证战救,又要考虑防治高寒多发病、特发病的需要,装箱要注意配套和分组,能合能分,以利于激动和分摊展开。针对高寒地区气压低、干燥、寒冷和长途运输特点,药材保管要注意防止挥发、冻坏和震破,包装要坚固,箱内要塞紧,配装要合理。用骡马、牦牛驮运时总负重不要超过25公斤,体积也不宜过大。对贵重精密仪器运输时,应指定专人负责,必要时派专人携带。怕冷的贵重仪器,非急需避免在冬季运输。

【参考文献】

[1]《战术后勤学》.北京: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

[2]《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军事健康教育.2006,第3期.

[3]《战术卫生勤务教材》.北京: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4]《内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新疆莎车,袁圣英,徒云芳.部队官兵进驻高原训练中的卫勤保障.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