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广西巴马547500)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182-02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缓、病程长、复发率高、并发症多,且难彻底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很多,按其功效主要分为“攻击因子”和加强“防卫因子”两大类。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情况,我对2008年至2011年6月门诊接诊的160例消化性溃疡治疗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观察的1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22~66岁。均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病史和明显的消化性溃疡症状,治疗前通过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无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②除外卓-艾氏综合征;③除外癌性溃疡;④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及高镁、高钙血症,并给予口服药物治疗。
1.2方法基本药物:克拉霉素0.25g,口服,每天2次;泮托拉唑40mg,口服,每天1次,丽珠得乐胶囊150mg,口服,每天4次,甲硝唑0.4g,口服,每天2次,饭后服用。若伴有上腹饱胀、伴恶心者可临时用吗丁啉口服,以助胃排空。腹胀伴大便干燥者用西沙必利或大黄泡温水口服以促进全消化道的蠕动;上腹剧痛者可用颠茄片或普鲁本辛片口服;嗳气者可给予气滞胃痛颗粒口服通过对症治疗,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许多症状可缓解和消失。所有患者治疗时间6~8周。
1.3疗效指标根据电子胃镜检查和临床表现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电子胃镜检查溃疡消失或瘢痕形成;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溃疡缩小50%以上;无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溃疡缩小50%以下。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临床治愈98例,占61.25%,有效49例,占30.63%;无效13例,占8.13%。说明以抑酸配合抗幽门螺杆菌药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2.2不良反应
有5例出现轻度腹泻,有6例出现头晕,4例乏力,未影响治疗,继续用药后症状逐渐消失。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3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这种失平衡可能是由于侵袭因素增强,亦可能是由于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或者两者兼之。自1910年Schiwatz提出“无酸,便无溃疡”观点以来,抗酸或抑酸成了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措施。但在停药后,溃疡的复发率高达50%~70%[2]。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H.Pylori后,发现该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密切相关。之后,大量研究表明,根除H.Pylori治疗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还能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3]。近年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如何做到科学合理、价廉有效地配伍用药,仍是医务工作者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160例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体会到优化组合能达到标本兼治,科学有效。尽管联合疗法有很多的优点,但众所周知胃肠道是“病从口入”最多的人类器官,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病理生理改变又有生物化学参与的过程[4][5]。多年来,对于溃疡愈合的患者继续应用抑酸药,作为减少溃疡复发的主要手段,但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以后,普遍认识到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降低溃疡的复发,抗菌治疗是预防溃疡复发和并发症的第一步,并可减少维持治疗的需要,对具有溃疡并发症的病史,多次复发或顽固性溃疡的患者至少应该持续治疗,达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被治愈为止。总之,治疗消化性溃疡要合理用药,抑酸要适度,疗程要足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抑酸为主,胃溃疡以胃粘膜保护剂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联合抗菌药物根治,对顽固性和难治溃疡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为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还要加强对胃粘膜保护剂的重视和使用,减少复发率。所以,综合性治疗消化性溃疡,既能迅速控制症状,又可提高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使溃疡病治疗更科学、合理、有效,又达到了合理用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立英.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宣教[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201.
[2]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79;194.
[3]赵景涛,刘玉兰.消化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9;58.
[4]师磊,王芳,魏耀周,等.四联短程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1,(03):40-41.
[5]刘建,赵志新.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