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2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体会

饶贵云

饶贵云(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543002)

【摘要】进一步正确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体征、出血量的估计、急救措施,为加强与院内急诊救治的衔接,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争取抢救时间,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院前急救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等,病情危重时可危及生命。尤其高龄有严重伴随病患者中病死率仍相当高,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院前急救环节如:迅速判断病情,争分夺秒,积极采取措施,转运途中严密监护,更是病人救治成功的关键。我院120急救中心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间院前急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现将救治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往往病情重,病人不宜接受详细问及查体,因此应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据病史及症状、体征如患者有呕血和黑便,呕出的血可能是鲜红的,也可能是咖啡色的;便出来的血可能是鲜红的或暗红的,也可能呈柏油样黑色。多数病人可作出初步病因诊断。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8-83岁、平均55.5岁,其中以往有消化性溃疡史14例、肝硬化史5例、长期饮酒史4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1例、脑血管病应激出血2例、2例出血原因不明,发病至就诊时间小于24小时者2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大于24小时者7例。

1.2临床表现及体征:呕血和黑便28例,上腹部疼痛者8例,恶心呕吐者4例,头晕、心慌、乏力、心率增快、血压偏低者18例,直立后晕厥2例,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呼吸急促2例,低热8例。

2失血量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颜色不变,但隐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2.1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储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2.2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2.3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3治疗

3.1一般急救措施: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气道引起窒息,同时予以吸氧、禁食水。

3.2迅速补充血容量:大出血后,病人血容量不足,可处于休克状态,此时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在转送到院之前,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可开通1-2条静脉通道,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以尽快把收缩压升高至10.67~12kPa(80~90mmHg)水平,血压能稳住则减慢输液速度。对于有心、肺、肾疾患及老年患者,要防止因输液量过多、过快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因此,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注意颈静脉的充盈情况。最好通过测定中心静脉压来监测输入量。血容量已补足的指征有下列几点: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转为温暖,红润;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收缩压接近正常,脉压差>4kPa(30mmHg);尿量>30ml/h;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5~12cmH2O)。

3.3止血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3.3.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立即静脉缓注立止血1-2单位,继之生理盐水加止血敏4.0静脉滴注维持。

(2)气囊压迫止血:可采用单独气囊压迫止血。也可用三腔二囊管或四腔二囊管填塞胃底及食管中、下段止血。其中四腔二囊管专有一管腔用于吸取食管囊以上的分泌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食管囊和胃囊注气后的压力要求在4.67~5.33kPa(35~40mmHg),使之足以克服门脉压。初压可维持12~24h,以后每4~6h放气一次,视出血活动程度,每次放气5~30min,然后再注气,以防止粘膜受压过久发生缺血性坏死。另外要注意每1~2小时用水冲洗胃腔管,以免血凝块堵塞孔洞,影响胃腔管的使用。

3.3.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措施:主要以消化性溃疡出血常见,止血措施。

(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西米替丁400毫克或奥美拉唑40毫克加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静滴。

(2)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刺激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管收缩而止血。胃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冷生理盐水100~200ml,经胃管灌注或口服,每0.5~1h灌注一次,必要时可重复3~4次。应激性溃疡或出血性胃炎避免使用[1-5]。

4讨论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尤其是院前急救措施是否得当,是抢救病人脱离生命危险的关键,所以止血、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因此,急救者接诊病人后立即询问病史,认真查体,获得准确信息。要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成功率,首先要提高急救医生对本病的院前快速判断:快速诊断是否上消化道出血、准确判断出血的病因,因因施救,才能获得好的疗效。经过院前恰当的治疗,可于短时间内停止出血,它是我们赢得时间采取下一步更有效的治疗措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内、外科杂志编委会:关于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座谈记要.中华内科杂志,1979;18:305.

[2]中华内、外科杂志编委会: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座谈记要.中华内科杂志,1981;20:114.

[3]尹朝礼等.上消化道出血若干诊断方法的评价.中华内科杂志,1984;23:211.

[4]汪丽惠,许广润,张树基.现代内科诊疗手册,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440-442.

[5]叶任高,陆再英,胡品津,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