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斌(勐腊县关累中学云南勐腊666302)
【摘要】针对实际实验探究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多,仪器少;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等实际现状,我用“学生演示实验”尽可能的寻找更好的教学手段,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生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是句众所周知的套话,但有多少教师能“认真”对待,尤其是在大力倡导“学生自主认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认知体系”的今天,我们更觉得再现理论探究过程的重要手段——实验的重要性。对如何运用好实验来促进物理教学,我在此说点自己的做法——学生演示实验。
教、学、实验要有机结合。这里的教要以引导取代灌输。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于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为解决仪器少的问题,很多教师都会采取教师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解决,但课堂中的教师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知活动。
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缓解实验器材少带来的压力和解决以上发现的问题。具体做法是:1、布置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明确下节课的实验由我随机抽一个或几个同学上讲台帮我完成演示实验,这样学生都怕抽到自己而都去认真准备,从而可达到较好较全面的预习效果。2、引导、带领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到上课时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抽取预习效果较好的上台帮教师完成演示实验(主要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才这样做的,有条件的话可采取两组实验同时演示),这样教师就有时间和精力引导和带领其他学生走进实验,并协助演示学生完成实验,可在实验中针对哪一步或哪几步操作对实验者或观察者提问引导,问些“为什么要这样而不那样?如果那样会出现什么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们还有其它方法吗?”等之类的问题。这样既缓解了器材少,而教师又能抽出时间引导和关注更多学生走进实验认知的过程。下面我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为例,设计我的学生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单是靠教师演示后给出规律,显然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规律来的效果好,就算实验器材够让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又很难每组都照顾到位,因此不仅耗费的时间长且学生不一定能找出规律来,如果改用学生演示实验,既能让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又能解决器材少的问题。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
教学目标
1、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各种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习通过物理现象与记录的数据归纳出科学规律的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学习观察、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教学手段
学生演示实验
教学器材:光聚座、蜡烛、打火机
教学过程
通过你们的课前准备,你们有几种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说出来大家交流看看。
……
动手用你们的方法测我手里这几个凸透镜的焦距(找几个同学作代表演示不同的测焦距方法)
……
凸透镜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它究竟有什么本领让人们如此重用它,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它的本领。(抽两三位同学起来说出他们实验探究的方案,并选取准备较好的同学帮我完成演示实验)
……
引导下面学生观察(明确看点)和台上学生完成实验(争取用有限的时间多获得几组有代表性的数据)
引导关键所在:
1、先指定几组物距(u),让学生移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并记录下各对应的像的特征和像距(v)(通常容易的到u﹥2f和f﹤u﹤2f时的数据及特征)
2、引导学生去找像与物等大的那个位置(既然像能从缩小到放大,在不断放大的过程中应该会有一个位置是不大不小的吧,即像物等大,那个位置在那呢?找找看),从而找出u=2f时的成像规律
3、让学生测出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引导学生归类寻找成像规律(得出u﹥2f、u=2f、f﹤u﹤2f三种情况下的成像特征。
4、那u=f和u﹤f时的情况会怎样呢?引导学生去更全面的探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这有助于学生更快找到清晰的像,从而理解照相机应用和其它凸透镜仪器应用时物近像远,物远像近的道理)
表格设计:
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
总之,方法种种,各有说词,望同行多多指点,共同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的一些想法》来源于网络论文
[2]《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来源于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