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目的:对神经介入疗法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病患者共计5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以及观察组28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以及神经介入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应用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还可联合应用神经介入疗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神经介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83-02
脑血管病在临床治疗中是常见病,其致病机制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脑组织血供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软化及坏死,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甚至导致死亡。2018中国卒中协会世界卒中日宣传通稿显示:我国卒中发病人数为330万人/年,其中154万人死亡。卒中患病人数高达1494万人,其中大约有80%左右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残疾)。其中脑梗死最为常见,颅脑动脉堵塞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如果患者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病情甚至会加速发展或导致死亡。现如今,常用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及神经介入治疗方案。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共计5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神经介入疗法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共计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以及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1例,患者年龄在43岁~90岁之间,平均(63.2±5.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45岁~89岁之间,平均(61.5±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静脉溶栓治疗方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铝镁匹林片(Ⅱ)(山东中间康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4102)81mg每日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542)75mg,每日1次,上述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静脉溶栓治疗:采用注射液阿替普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S20110051/S20110052)0.9毫克/公斤体重(最大剂量为90毫克),总剂量的10%先从静脉推入,剩余剂量在随后6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24小时后开始口服铝镁匹林片或/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
1.2.2观察组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以及神经介入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神经介入治疗:通过脑血管造影,探查患者右颈内、右颈总、右椎动脉、左颈内、左颈总及左椎动脉等部位病变情况,之后可选择进行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血管内直接抽吸取栓(adirectaspirationfirstpasstechnique,ADAPT)、急诊动脉支架置入、注射用尿激酶(武汉人福药业责任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79)1万~3万U/min,总剂量不超过100万U动脉溶栓治疗[2]。除动脉取栓桥接治疗的患者应在24小时后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后立即开始口服铝镁匹林片或/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
1.3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2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对于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可采用SPSS22.0软件做出统计以及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可分别应用(x-±s)以及(%)表示,然后再采用t和χ2进行检验。在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后,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
2.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如表1所示,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x-±s)
3.讨论
脑梗死作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群,其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比较高,因此,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方案,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治疗是急性期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疏通阻塞血管,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脑组织供氧供血。2015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技术发展迅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SWIFTPRIME)等多项国际性重要试验取得成功,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管内治疗被国内外专家认可并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治疗中。
本文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以及观察组28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神经介入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脑神经细胞对于缺血的耐受有时间性,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在发病早期通过取出或者溶解血栓积极实现血管再通,与单纯药物治疗方案相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血管堵塞的问题。并且血管狭窄、斑块常常会引起血栓再次形成,造成血管闭塞,而使血管再通前功尽弃[4]。介入检查能发现这些血管病变,进行急诊支架置入、球囊扩张等措施,防止卒中再发,降低脑梗死所造成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在本次研究中,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由此可见,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应用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还可联合应用神经介入疗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2]高峰,徐安定.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J].中国卒中杂志,2015,(7):590-606.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83-691.
[4]朱凤水,李慎茂,缪中荣,张鹏,王默力,郭冬梅,凌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4):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