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方法救治重症安眠药中毒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综合方法救治重症安眠药中毒临床观察

张磊

张磊(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467000)

【中图分类号】R5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119-01

【摘要】目的寻找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总结急救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方法选择52例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采用综合方法救治,对照组只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恢复的时间、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意识恢复的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降低。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应用综合方法救治效果显著,提高了临床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综合方法治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急性安眠药中毒成了内科急诊中最常见的药物中毒,其发病急,症状重,常引起意识障碍,昏迷,呼吸抑制,如不及时恰当的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1]。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口服安眠药致急性重症中毒的52例,其中26例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并与同期26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患者相比较,现将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医院急诊求医的52例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1例,女41例;年龄18~55岁,25岁以下12例,25~40岁34例,40岁以上6例;其中服安定者39例,服异丙嗪者9例,服氯丙嗪者4例;服药量20~200片;就诊时间为服药后30min~24h。均符合重度中毒诊断标准:神志深昏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呼吸急促或浅慢、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有并发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资料如年龄、性别、口服安眠药种类、剂量、就诊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26例采用综合方法救治:彻底洗胃,洗胃液选择温开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电动洗胃机反复冲洗,直至洗出无色、无味澄清液。洗胃后给予硫酸溶液导泻,促进毒物迅速排出。氟马西尼是笨二氮卓类拮抗剂,它能通过竞争性抑制笨二氮卓类药物与受体结合,以阻断其中枢作用。盐酸纳洛酮的应用直至患者清醒。补液可促进毒物排泄,液体中加入维生素C、ATP、氯化钾等保护心、脑、肾功能和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速尿静脉注射,增加毒物排泄速度。应用血液灌流治疗,灌流器为规格YTS-200g的爱尔活性炭筒状灌流器,给予患者床边急诊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26例应用传统的急救治疗方法,不应用血液灌流治疗。

1.3统计学分析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的时间、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和死亡率比较n(%)

组别例数<24h24~72h>72h)死亡率n(%)

实验组2617(65.38)8(30.77)1(3.85)1(3.85)

对照组u/χ2值261(3.85)21.7516(61.53)4.9529(34.62)7.9247(15.50)5.518

3讨论

安眠药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递增,可产生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它们可以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呼吸、心跳停止,对全身神经、肌肉组织具有抑制作用,使血管、胃肠道和尿路平滑肌松弛,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胃肠道运动减弱,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过低,同时具有对抗体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因此可加重低血压,多数安眠药可引起肝功能障碍甚至肝功能衰竭。安眠药往往分子量大,易与蛋白质结合,半衰期长,无特效解毒药,如果只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一般起效慢,安眠药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长而不容易被清除出去,我们对26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即传统治疗加床边急诊血液灌流治疗,能使毒物尽快排除体外,大大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因为血液灌流应用的炭肾对安眠药具有良好的吸附清除作用,具陈江华[2]报道经过一次性血液灌流体内毒素清除可达70~80%以上。

口服安眠药中毒患者如果合并呼吸衰竭要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合并休克患者应先抢救休克,传统治疗联合血液灌流可提高救治成功率,但是应注意保持血液灌流时间为2-2.5h,因经血液灌流2.5小时后活性炭吸附剂已接近饱和,血浆清除毒物率显着下降,已经被吸附的毒物开始解吸,因此血液灌流时间不宜过长[3]。总之综合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疗效迅速,安全可靠,适宜在抢救急性重度安眠药中毒患者中推广使用,特别是那些对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者,应及早采用综合方法治疗。

参考文献

[1]陆在英,钟南山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2-493.

[2]陈江华,朱琮.血液灌流抢救氯丙嗪的药物吸附特性观察.中国急救医学,2009,1(1):25.

[3]周海琴.血液灌流术抢救急性中毒的体会.宁波医学,2010,12(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