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环境监测站5273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研发监测技术、制定修改标准、优化使用管理和增强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方法措施,为环保部门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存在问题;发展措施
环境污染是现代社会三大世界性问题之一,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有效地掌握准确的环境变化信息,从而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评价环境治理效果提供数据依据。因此环境监测技术对于环保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基础机构网络化和监测技术系统化,环境质量监测范围覆盖空气、地表水、土壤、海洋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也包含粉尘、固体废弃物、噪声、光污染、电磁辐射等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1]。虽然国内的环境监测技术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线监测系统发展滞后、系统标准的监测分析方法有待建立、监测设备和数据的管理存在不足、监测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因此本文提出研发监测技术、制定修改标准、优化使用管理和增强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的措施建议[2],为环保部门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在线监测系统发展滞后
目前国内环境监测技术总体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基层环境监测仍以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式为主,少数地区已配置的环境质量在线和遥感监测系统还不够先进,主要问题表现为:(1)系统兼容性不强,每台监测设备均装备独立运行程序,一旦进行系统更改或升级,往往需要重置所有客户端程序。(2)使用成本较高,由于系统维护量大,需要处理大批应用程序,对用户工作站的硬件配置要求较高。(3)数据安全性较差,客户端中存在的操作程序可能受到攻击,导致服务器的数据泄漏、缺失或错用。此外由于系统层级较多,需要处理数据量十分庞大,也可能导致数据错误和失真。
1.2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和标准性
首先,对于特定行业产生的新型污染源,例如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微量元素污染物等,相关监测方法存在缺失。其次,环境监测的国家标准修改和制定工作滞后。一些污染源的排放参考标准年代久远,不符合当前各地区实际情况。部分监测分析方法没有实行统一标准,很难控制排放和指导监测。最后,一些环境因素监测还存在空白。例如PM2.5指数和光化学烟雾等城市空气监测分析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噪声监测技术及其影响分级评价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仅关注地表水污染,无法反映生态系统整体情况;近海及远洋环境监测发展缓慢,分析方法单一滞后等。
1.3监测设备和数据的管理存在不足
在监测设备方面,一是常规监测设备落后老化,一些便携式、自动化、在线类、智能型的监测仪器设备配置数量有限。二是大型设备使用率较低,大多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大部分设备的特色监测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设备检查、保养和维护管理松懈,造成设备的使用生命周期缩短。
在监测数据方面,一是在采样环节,监测人员受到现场干扰因素影响,或是样品选取方法不合规范等,导致数据缺乏代表性;二是在分析环节,由于计量工具和测试仪器没有检查校准,或是选择标准试剂失效等,导致数据出现较大偏差;三是在管理环节,由于数据信息的分类、保存、传输等存在管理混乱或责任缺失,导致数据发布出现遗漏或延迟,导致数据失去时效性;四是环境监测部门受到上级压力或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人为更改、修饰、编排或泄露监测数据,导致数据权威性受到质疑。
1.4监测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一是环境监测人才数量不足。环境监测部门存在人才结构性失衡,实践技术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大幅度增加的监测任务需要;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界定标准和薪酬分配制度,导致人才引进困难或人才流失严重。二是缺乏有效人才培训管理机制。培训方式未能实现系统性、强制性和专业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往往被迫采取自学方式,使得人才成长缓慢,无法达到实际监测需求。团队结构配置和人才素质能力滞后于监测技术需要。三是缺乏有效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员工收入与其绩效不能挂钩,无法针对不同阶层的员工产生激励效果,削弱了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和主动性。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措施
2.1研发应用自动在线监测技术
在吸收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的研发应用,扩大环境监测对象的覆盖范围,提高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和网络化程度,为环境控制和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服务。例如设计和实现基于GIS/SMS/GPRS无缝集成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通过SMS/GPRS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对数据的远程监控;利用GIS可视化和窄间分析功能,实现对污染源地域监控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分析决策。
2.2监测分析方法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首先,针对新型行业产生的特征污染因子,在参考原有相关国内外标准监测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开展监测分析方法改进和应用性验证。同时需要对特殊样品进行大量对比试验,尽量排除可能污染物的干扰。其次,修改和制定标准化的监测分析方法体系。环保部门应积极组织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探讨系统化和标准化监测方法的制定,论证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原有方法的采样、分析等测试流程。及时了解国外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提高研究成果向监测应用的转化率,扩大监测分析方法的适用领域。
2.3优化监测设备和数据的管理
在监测设备方面,一要增加常规监测设备的投资与更新力度。例如提高自动采样器、污染源在线式监测仪、便携式应急监测仪等常规设备的采购。二要建立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将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等大型仪器对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市场化环境监测服务。三要完善设备日常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要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管理、档案记录、检查维护、使用评估等。
在监测数据方面,通过污染源分类筛选、规范采样方法、加密采样频次等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通过提高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硬件和软件水平,硬件包括采用先进监测仪器、选择标准基准试剂、配备专门环境监测实验室等,软件则涉及技术人员操作、实验室管理、质量保证程度等,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引入质量资质认证和第三方监督等机制,来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2.4增强监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是要加大监测人才引入力度,为引入人才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尊重理解人才,激发人才行动力和创造力。完善各类人才选聘管理、基本薪酬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二是要加强监测培训工作,合理利用各类培训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工作岗位和合作团队,搭建团队快速成长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开展监测技术教学和课程开发,对人才进行监测技术专业化培训。此外还要结合监测人才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能力培训,提高团队凝聚力与执行力。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和有效激励机制。以完成业绩为导向,实行工资分配与工效考核挂钩、素质能力与绩效目标相结合。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指标,完善监测部门人才的绩效考核体系。以灵活的薪酬分配制度吸纳、激励、留住人才。
3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产业节能减排、经济可持续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结合新型材料、互联网、智能传感等多种技术成果,实现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对生态环境因子的预警能力和应急能力,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战略决策提供客观公正和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爱东.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2):76.
[2]吉军凯.我国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行政管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