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义兰马柳英黎昀娟阳禾琛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5410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和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0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130名)和预见性护理组(170名),比较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预防老年人高血压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结果经过调查发现,年龄≤7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预见性护理;效果
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相关研究证实,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临床表现为波动较大,脉压增宽,容易产生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因此需要及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防止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针对我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住院心内科,确诊为老年人高血压30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年龄≥65岁;具有自理能力。排除精神障碍和严重心率衰竭、恶性肿瘤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70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90名,女性患者40名,年龄在65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75.3±2.5)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00名,女性患者70名,年龄在70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76.8±2.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调查分析
安排两名具有专业知识的护士对300名患者行血压测量,以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60mmHg定为脉压增宽;餐后低血压定义为[2]:餐后2h内每15min测量血压1次,与餐前比较SBP下降>20mmHg;或餐前SBP≥100mmHg,但餐后<90mmHg;或虽餐后血压仅有轻微降低,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晕厥、意识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4]: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min内,SBP下降>20mmHg或DBP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如头晕或晕厥。将300名患者分为年龄≤75岁150名和年龄>75岁150名,统计餐后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1.2.2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血压测量、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预见性护理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包括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教会患者和家属预防和应急的措施,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该病的全面认识。
(2)患者体位的特殊护理:指导患者从卧位到坐位直到站立时,分三个步骤:先在床上坐起1min;走在床边两腿悬垂1min;扶着床边或其他固定物站立1min;应用降压药物期间间断评估卧、立位血压。如患者出现低血压,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护理。
(3)饮食指导: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少食多餐、温度适中、适当增加钠盐和水分摄入,以保充足血容量,避免进食时饮酒,餐后先休息1h,避免餐后立即散步活动导致血压下降。
(4)用药指导:调整患者的服药时间,不可在睡前服用利尿剂,服药采用坐位,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嘱咐患者按时服药,按量服药,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要进行血压的测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后低血压发生次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的研究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不同年龄段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既往对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和体位(直立)性低血压,的调查分析及护理研究较多,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水平的过程中对于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和/或体位低血压的发生,仍常常面临困惑[3],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的报道差异较大,齐慧明等[4]观察发生率为64.91%。李鑫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合并直立性低血压调查发生率为36.1%[5],其发病与年龄有关,本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75岁餐后低血压或体位低血压发生率增高于<75岁,可能与老年动脉硬化性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及血压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有关[2],老年高血压降低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应避免过度降压,要逐步减压达标[2],要避免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求更高,在做好高血压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预见性护理十分重要,对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行体位护理是最关键的,指导患者下床和坐起、站起的动作要轻缓。针对餐后低血压的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减少脂肪的摄入量,以低盐饮食为主。另外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联合用药,控制好用药的剂量。总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要掌握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治疗特点[2],从护理规律性与人性化护理相结合研究老年高血压发生餐后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的特点研究其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6-9]达到预防餐后低血压及体位低血压的发生,本研究通过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照效果较好(P<0.05)
综上所述,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柳英.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9):1137-1139.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579-615.
[3]吴海英,燓晓寒,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困惑[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3):3-6.
[4]齐慧明,周锦池,黄心元,等.114例老年人餐后低血压临床观察[J].中同现代药物应用,2012,
6(8):46-47.
[5]李鑫.高龄高血压患者合并直位性低血压调查[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3(4):333-334.
[6]刘春.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及体位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8):102-103,104.
[7]曲广枝.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6):263-263,264.
[8]元红,金萌,韩娇等.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3):109-110.
[9]陆瑞芳.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预防[J].医药前沿,2014,(20):98-98.
作者简介:孙义兰(1966-),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护理
通讯作者:孙义兰,
结题论文:
基金项目:桂林市科技局自筹项目(编号:20140207-1-2)
课题名称:老年人高血压脉压增宽,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调查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