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的胃动力学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的胃动力学意义

韦昌国

韦昌国(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32)

【摘要】目的:探讨胃动力障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胃B超显影剂来观察24例健康志愿者和160例患者的胃窦运动指数(MI)、胃窦收缩幅度(ACA)、胃窦收缩频率(ACF)和胃半排空时间(GET)。这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湿热型、脾胃虚热型和脾胃不和型。结果:在三种症型中脾胃虚弱型的MI、ACA、ACF、GET是最低的,并且同样也低于健康志愿者。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脾胃虚弱型有着较为明显的胃动力障碍,肝胃不和型次之,再次为脾胃虚弱型。

【关键词】胃动力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型;胃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25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也叫做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其发生与胃动力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此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胃排空的延缓、胃窦的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都减小减弱。该病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确切的疗法,中医在治疗此证方面显示出独有的优点。为了分析中医证型和胃动力障碍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我们收集了用B超显影剂观察到的160例不同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24健康志愿者的胃排空时间以及胃窦的收缩幅度、频率,以及胃窦的运动指数等数据,以分析其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与胃动力障碍之间的关系,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正常组:24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32.4岁,其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14例。这24名患者两年内没有任何的胃肠道疾病或者肝胆胰腺等消化道疾病,尿常规、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均正常。肝胆胰B超还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均正常。FD组:160例,平均年龄37.4岁,男74例,女86例,患者病程4周~3年。平均1.5年,主要症状有腹胀,上腹疼痛、暖气、早饱、而恶心呕吐的较少,各证型以及正常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辨证分型根据相关文献标准和临床将其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和脾胃湿热型。

1.3胃动力学检测检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2)、胃窦收缩幅度(ACA)、胃窦收缩频率(ACF)、以及胃窦运动指数(MI)。临床采用探头频率为3.5MHz的ALOKASSD-620B超进行检查,检查对象在进行检查前3天不得服用药物,让患者禁食12小时后喝500ML的温开水,并加一只显影剂。在肚脐左侧1CM处用B超探头向右进行标记进行多次测量,纵断显示胃窦的左右径LL,前后径AP。记录10分钟内患者的胃窦收缩次数,用每2分钟的频率作为胃窦的收缩频率,并测量2次胃窦收缩最大时胃窦面积的变化值,并取平均值作为胃窦的收缩幅度。胃半排空时间则用胃体-胃前后壁内径减少至50%的时间。MI=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

2结果

在所有的160例FD患者中有102例的胃半排空时间延迟,这个比例为63.75%,其中男性40例(54.05%),女性31例(72.09%)。脾胃虚弱型患者的AVF、ACF、GET1/2、以及MI都明显低于正常人和其他证型的患者(见表1)。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差不多有30%~8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包括胃、食管、胆、小肠等方面的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胃动力的变化最常表现为胃排空障碍;有大约30%~83%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包括液体和固体的胃排空延迟。对于胃运动异常来说胃排空延迟可能是其最直接的综合表现。本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中约有63.75%的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的症状,这一现象在女性患者中尤为明显。同时患者的胃窦收缩幅度、频率、运动指数均明显的降低,造成这一现象的机制有待研究,胃排空延迟可能来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例如餐后腹胀、早饱等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中属于“痞症”“胃脘痛”“呕吐”“反胃”等范畴,FD的最主要病变在患者的胃部,但是也有肝脾等方面的问题,即所谓“肝为病之起源,胃乃传病之所”。

在本研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脾胃虚弱型和肝胃不和型为多,脾胃虚热型次之。相对于正常组来说,这3个证型均有显著的胃动力障碍,而脾胃虚弱型的障碍最为明显,与脾胃湿热和肝胃不和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医学上讲,胃主收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假若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脾升胃降的功能就会受到损伤,则会出现胃排空功能的低下;假若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就会出现早饱、暖气、腹胀、恶心、呕吐等等症状。假若湿热困阻脾胃,脾胃就会失去升清浊降的机能,就会胃排空功能障碍,胃排空作用迟缓。单纯的肝胃不和或者肝胃湿热往往只是疾病的初期,如果这个时候治愈,则对脾胃的影响较小。而脾胃虚弱一般是因为日久脾虚,运化无力,导致胃排空障碍的进一步加剧,这可能是脾胃虚弱型相比其他两个证型胃排空的功能更低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的最终结果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动力障碍密切相关,可以以此作为FD临床辩证施治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孙淑君,张小萍.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03).

[2]颜洪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方法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启示[J].四川中医,2009,(11).

[3]杨蓓.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研究近况[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05).

[4]杨蓓,叶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