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医院骨科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前(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术后病人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医院骨科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后(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术后病人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的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5%,明显比对照组的30%低,经统计检验发现P值为0.000,明显小于0.05;干预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率98.33%,明显比对照组的85%高,经统计检验发现P值为0.023,小于0.05。结论:对骨折术后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骨折;下肢DVT形成;防治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210-02
前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折术后的一种高发并发症,骨折术后病人大多需要长期卧卧床,缺少足够的活动,导致机体的静脉血液流动速度缓慢,体内血小板出现大量的沉淀,促进凝血酶与其他有关的凝血子的凝血功能,进而导致下肢DVT的发生[1]。下肢DVT形成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发肺栓塞的发生,不但会对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临床大量实践已证实在骨折术后结合一定的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下肢DVT的形成。我院自2015年6月起对医院接收的骨折术后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医院骨科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前(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术后病人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医院骨科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后(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术后病人为干预组。入选标准:病人为髋骨、膝关节、股骨、胫腓骨等部位骨折;下肢DVT危险度评分(Wells评分法)皆为危险或是高危;没有伴随着严重的肝、肾脑等重要器官障碍;研究是在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开展,且所有病人能积极配合相关研究。所有病人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范围为24~59岁,平均年龄为(41.3±6.5)岁,两组病人的临床一般资料经统计检验比较,没有太大的区别,且P>0.05,可实施分组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遵医嘱选用抗凝药物、健康教育、抬高患肢、功能训练、饮食指导、密切观察病情等。干预组病人则实施如下循证护理干预:
1.2.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确定循证问题组建由相关护理人员、营养师、康复师及主治医师等共同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皆经过严格的培训。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同时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后发现下肢DVT形成是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为此是骨折术后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据相关文献报道[2],骨折术后引起下肢DVT的概率约为40%~70%。为此通过组内成员讨论决定将此次循证问题定为“骨折术后引发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预防避免下肢DVT的形成”。
1.2.2循证支持根据确定的循证问题,通过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搜索“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诱因、护理措施”等关键词,查询到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最终发现引起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主要诱因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3]:①血液流动速度下降。②血液黏性增加。③机体血管内壁功能受损。
1.2.3循证护理内容①升高骨折肢体,保证血液循环。术后可以通过软枕或支架将病人的患肢抬高到和心脏水平高相距25厘米左右,以保证病人远端血液的正常流动,同时需注意保暖,避免远端肢体发生痉挛等情况。②指导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回流。术后待机体麻醉消退后,就可以鼓励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指导病人进行踝关节、屈关节等局部的主动运动,每天运动二三次,每次进行三四组。③科学合理饮食。护理人员为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建议病人多吃一些高纤维且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并且应该避免辛辣。多吃水果补充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同时建议病人多喝水,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血液的粘度同时也能够达到增加血液流动速度的目的。④对于预防静脉壁受损,需要注意尽量避免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且避免在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此外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下肢。若穿刺时发生静脉炎则需另选静脉通道,或者采用静脉留置针。术中尽量避免局部和远端血管受损。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下肢DVT形成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22.0分析,下肢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皆采用频数及%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循证护理实施后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2.结果
2.1两组病人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比较
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5%,明显比对照组的30%低,经统计检验发现P值为0.000,明显小于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屡次发生,造成骨折病人的发生也屡见不鲜,手术治疗是骨折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近年来虽然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时间的不断缩短,术后预防护理措施的不断完善,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已有所下降,但依然是骨折术后临床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往传统的护理干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形成,但缺少了一定的依据,使得整个护理操作过程具有盲目性和不可预见性,已很难满足骨折术后病人的需求。循证护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循证护理主要是以现实条件为基础,以护理问题为核心,通过确立循证护理问题,再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及循证应用,对患者开展有规律、有步骤的、全方位的护理工作,可以让更多的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患者的护理中,增加服务意识,也提高了护理的预见情,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避免护理时的盲目性[4]。我院自2015年6月起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预防中,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实施后干预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5%,明显比循证护理实施前的对照组的30%低,且其护理满意率98.33%,明显比对照组的85%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血液流动速度下降、血液黏性增加、机体血管内壁功能受损是造成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高危因素,以此为循证依据我们再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与多年的临床经验,最终制定了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使得整个护理过程更有针对性,有证可循有理可依,避免了以往传统护理时的盲目和随机性,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时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骨折术后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覃爱雯.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7):594-595.
[2]吴莹.循证护理对预防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13(02):102-104.
[3]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4):347-348.
[4]夏翠兰,邓雪峰,郭玲,等.循证护理在预防骰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