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研究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构建高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研究初探

周宝全

周宝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251800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据笔者所知,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由此造成了对美术课认识与理解的偏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那么,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加快知识更新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快速发展的年代。这一切给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同时也向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等。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愿进一步更新固有的教学观念,不学习教学理论知识,总是凭借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施教,生怕在所谓“花俏的创新”探索中有什么闪失,即使在新的教学改革压力下,也不太愿意接受现代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运用。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对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觉醒,加大思考的力度,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制定个人“业务成长计划”,加快知识更新的力度,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能够学会利用信息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更好地为实现美术教学的新发展服务。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有关语言、音乐、故事、影视、活动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美术欣赏的积极性。

1.语言渲染,激发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表明,教学中教师只要能积极运用好自身的教学语言,就能起到一定的“激励、唤醒、鼓舞”作用。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运用一些通俗幽默的语言、悬念迭出的艺术家轶事,以及艺术作品背后的精彩故事,以此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而外,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上还应做到:(1)坚持运用普通话,做到音质洪亮而富有亲切感,语气要根据表述内容的需要而富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和流畅性。(2)语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善于将得体大方、富于激情的肢体语言与生动风趣的讲述进行有机结合。

2.媒体创境,唤起想象。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其制作简便、图像清晰、信息量大、快捷实用的特点,近年来倍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较好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教学《中国古典园林》这一课时,作者在着重介绍世界园林史上的明珠——圆明园的成因、发展和规模的基础上,运用幻灯投影的方式展现圆明园的系列图景。看着圆明园那如诗如画般的景色时,同学们纷纷为之赞叹;在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这一教学环节,当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屠杀我民众的镜头时,又纷纷为之愤慨。最后,画面定格于圆明园的遗址之上,并打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学主题。同学们带着深深的感慨结束了本课的学习。本课的教学中,教者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深化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

3.引导观察想象,培养审美能力。美术中饱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这情感的源头在观众的心中,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赏者的身上。美术欣赏教学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视觉感知。“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列宁曾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充分发挥创造想象,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对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的领悟,不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评价机制,提升有效教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新课程把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价值体现。正如美术《新课标》所指出的:“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实践表明,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创设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向创新型人格发展、促使教学过程产生和谐与升华、打造高效课堂和实施有效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评判标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使得全体学生都能激发学习热情、学有所获。要注重评价形式与授课内容的和谐统一,评价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讲评、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评价形式,进行课业考核和等级评定,以此活跃评价的过程,提高评价效率。

例如一次在美术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捏泥人》,虽然许多学生做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并不太好,但教者并没有对此进行批评,还是选择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考虑到艺术的无规则性,教者对学生的作品没有直接指出其“不足之处”,具体教他们怎么做,而是采用“建议的方式”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和有选择性的评价。实践表明,如此采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自信学习态度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