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专语文中的口语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谈职专语文中的口语教学

王伟

王伟

(内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南安阳456300)

摘要:职专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口语训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一是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表现欲望的生成;二是要安排特定的教学情境,以情激趣,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关键词:职专语文;口语教学;激发;表现欲望

职教语文大纲对学生口语能力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能根据不同需要正确运用规范语言进行口语表达,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论辩能力。由此可见,口语教学是职专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艰巨的教学内容。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表现欲望的生成

心理学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类。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同时,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能统一学生的行动,而且能引导学生摆脱原先的不良学习状况,甚至具有创新功能。

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轻松愉快的,尤其是刚进学校的学生,因为他们对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的陌生感,可能会给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作为教师,就很有必要首先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和力,再加上教学环境的善意刺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消除他们对环境和老师的陌生感。笔者认为语文的第一堂课相当重要,那是一把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的钥匙,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恰当地介绍会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面对新生,我总是以“语文———永远的挚爱”或“语文———爱你没商量”作为导语课,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敬业的老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相对稳定,实施效果不错,而且欣然发现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和语文老师。他们还觉得老师对他们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责怪,多婉转批评,少直接斥责,是保护他们自尊和自信的表现,所以,他们的“我想说”的欲望就逐渐强烈,也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效果。

二、安排特定的教学情境,以情激趣,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心理学界所公认的,如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的问题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它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好奇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当然,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智能水平并遵守教学原则。所以笔者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时尽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新课导入更需要激趣,这是符合我们目前的教育对象的。安排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有从善求胜的心理,本能的进取心会使他们不仅有“我想说”的需要,还会有“我要表现好”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言语引导、形体暗示会对学生的表现欲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思维以致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鼓励大量阅读,培养良好语感。

从语言学习理论角度而言,学生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发展起来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在交际实际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按照教学要求,安排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和学生课外的阅读,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阅读笔记,这样我们的学生不仅可以在美文佳作中得到人文关怀,使自己的思维认识、审美情趣得到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也得以提升。当然要把阅读的视野放得更宽广,不能局限于散文、杂文、小说、戏剧作品、诗歌等语文方面的内容,还可以涉及到其他所有有利于自己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阅读物。

其次,关注现实生活,丰富生活素材。

我们提倡将语文的内涵和外延扩大,那么也就是将语文课堂扩大到社会这个大空间,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教室,因为现实生活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教科书,只要我们去粗取精,就会淘金无限。

教学中,笔者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习园地。“眼”要多看:看有益的电视节目、报刊杂志,看校园风景,看乡土人情、看名山大川。“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课文音带,听时事点评,听相声小品、听街谈巷议。“口”要常开:议时事政治,谈成功失落,背唐诗宋词,吟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心”要多体会:体会人生百态、感受人间真情、品味生活甘苦。“手”要勤动:做圈圈点点、制卡片摘记、做阅读笔记、写灵感日记等等。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特定情境中准确地进行“言语表达”。在语言活动中,强烈的表达欲望是语言生成的精神动力,只有有了“我想说”“我敢说”的内在需求,才能促成“我要表达好”的自觉愿望。所以,我们要给语文口语训练一席之地,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对学习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获得能力和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