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来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当前,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是,环境污染情况却日渐严重。随着生态建筑学的出现和应用,对现有空间进行绿化设计,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与现有资源的使用率,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学生态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应用
引言
生态问题成为当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当前很多国家都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中,结合当前影响因素的变化性因素,在行业管理的基础上需要了解生态学的实际指标,根据建筑生态学的实际应用要求,在后续管理基础上,需要明确实际类型,提升可行性。
1建筑学生态设计原则
在建筑生态设计中应把握好两个原则:1)以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2)以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筑生态设计最终要实现的是资源平衡,进而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如今在生态设计标准与规范当中,各国对安全、排放和材料都没有十分统一的规定。且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我国在建筑生态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一部分客观因素的影响。人文文化生态并非硬性指标,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很难把握这一指标的尺度。生态设计选址阶段,要充分满足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地区的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中展现建筑的生态美。
2建筑学设计中生态意识的应用
2.1形态设计的节能化
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住宅设计的节能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并希望通过领先的节能设计实现住宅的低能耗、高舒适度的预期目标,实现住宅建筑的生态环保。在面对不可胜资源逐步匮乏的阶段,不断为提升我国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将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从根源上缩减建筑领域的能耗,为严峻的生态形势缓解压力。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对现有的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生态环保建材,缩减整体能耗。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周围环境与建筑主体的高度融合,在保证建筑主体功能呈现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和领先的建筑技术共同实现住宅建筑的低能耗设计。比如在墙面的设计中,通过对墙体的内侧、外侧、中心位置进行环保型保温材料的填充来实现对建筑外墙的保温功能,还能保证建筑墙体的稳固性。此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尤其是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严重的废弃物,应重点进行回收,以避免对环境产生永久性污染。
2.2实现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友好协调
为了协调建筑设计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平实现友好共处,在高层家住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使生态建筑学的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比如在建筑采光设计环节,经常受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以供后续方案的评选,其设计多种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在降低电能消耗量的同时,又可以获得较多的光照,突出生态建筑学的特点。在建筑空间朝向与空间格局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通风面积的方式,降低人们对空调的依赖度,进而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要在建筑中创造出自然通风的形式,需要应用到双层通风幕墙与幕墙开窗,这两种通风设备的开启方式都不相同。比如在开启幕墙窗的过程中,是以平行外推与固定窗的方式完成墙窗的开启。而双层通风幕墙的开启方式主要有开放式、外与内循环这三种。与传统幕墙相比,双层幕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最少节约能源消耗比例的50%,且功能也比传统幕墙要多。
2.3“表皮”生态设计
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表皮”在设计时注重生态建筑学的利用,“表皮”主要是指能够对建筑室内、室外具体环境进行改变的重要保护结构,能够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实际环境进行调节,如建筑物外的墙体,以及一些附加结构等。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注重对建筑物的装饰以及表皮的视觉效果。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建筑和生态环境的有效结合,对表皮更多的功能进行关注,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如建筑表皮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采取双层结构,隔热玻璃和多孔通风层,对表皮进行利用,保证建筑物内部气流能够正常,避免天气变化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外部空气可以通过建筑外皮进入到通风层,对自然通风系统进行控制,减少外部风的影响,对自然风进行利用。
2.4尊重个性,因地制宜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供养,因此人类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应秉持尊重自然的态度。以我国发展现状来看,若要以较短的时间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相对较难,但是若能尊重个性,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设计和建设就可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其中,因地制宜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特有的优势,高度尊重当地的环境,该方式一方面能够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基于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有关部门需全面了解建筑施工现场以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在发挥其自然优势的条件下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见图1。
图1尊重个性,因地制宜
比如,建设在旅游业周边的建筑不仅能够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可有效减少大众生活对景区的负面影响。另外,对于大功率实用能源功能性建筑设计也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其建在资源储量和种类丰富的地区,高效地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以此全面体现出其在生态建筑中的优势特征。这里注意,高污染的化工类建筑应建设在远离人群、水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区,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生产中还要针对排放物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待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排放。综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其自身的发展特色,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能够促进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助,推动二者的共同发展。
2.5积极采取绿色化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可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宜居和实用的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是体现生态意识的核心,而且其也是建筑生态设计和绿色化建筑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当中所说的绿色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主要有建筑环境绿色化、建筑设计绿色化、建筑材料绿色化、建筑功能绿色化等。在设计中需充分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的自然以及社会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坚持就地取材,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消耗。此外还要在工作中保证建筑与生活联系密切,发挥出其最大作用。建筑当中的环境建设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装潢设计,一个是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协调性。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其应具备较强的艺术性和美观性,从而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室外环境则应考量其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从而满足绿色化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结语
现如今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十分紧张,因此人们的生态意识也逐渐增强。生态意识在诸多领域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因为建筑学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将生态建设融入建筑学当中,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生态建筑的快速发展,减少建筑行业的资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洪新.论马克思自然观视野中的生态意识[J].学术交流,2013(2):89-92.
[2]李敏,张军.生态文明与生态意识内涵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7-9.
[3]于冰.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意识[J].浙江学刊,2012(4):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