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究

施顺旺

福建省平潭第二中学施顺旺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引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引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物理情境教学在新课改中显得尤为重要,能尽快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

一、在教学中创设导入情境

创设导入情境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多有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运用公式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雕浸没水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境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教学过程也可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复杯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计么吹不起来呢?”着这些疑问,学生就能迅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在教学中创设递进情境

创设递进情境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如:在“透镜”一节中,第一次创设情境:平行主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它的方向怎样?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情境: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后又会怎样?又经实验得出答案。接着创设第三次情境:非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后又怎样?再次经实验证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这三次实验问题递进情境的设置,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更加深入。

实验问题递进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墊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オ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眼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艘万吨巨抡,而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怎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竞最哪些因素有关?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验?正是这祥一层一层循序递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答案,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创设随机情境

随机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如“压强”教学,可就液体、固体压强的物理定义的挖掘。如: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情境问题的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四、在教学中创设求异情境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因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境。如:在讲究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平衡的问题后,可提出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五、在教学中创设强化情境

创设强化情境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液体沸点和压强关系”时,我首先进行加热实验演示,一旦移开酒精灯,水立刻停止沸腾。结合这一实验情境,我设置了三个相关问题:1、水为什么会停止沸腾?2、假如在水沸腾之后,没有移开酒精灯,水是否可以停止沸腾?3、移开酒精灯之后,水停止沸腾,可不可以再加热,短时间内重新沸腾?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考探究,在学生得出结论之后,又质疑问题,提出层次更深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探究思维。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亲身感受相关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强化。

总之,教学情境创设必须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把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的事物之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设计能引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建军.“问题—情境”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微探[J].中学物理,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