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3221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04-02
腰痛患者有1/5由椎间盘突出引起,表现为腰痛、放射性下肢痛、跛行、马尾神经功能损害Ⅲ[1]。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宜采用手术治疗[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GSSⅡ内固定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5例,因内固定稳定度好,术后不易复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而也体会到正确合理的护理,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6-65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L4-514例,L5-S111例,所有患者按照Yeung[3]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分型:中央型13例,椎间孔型1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和(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2手术方法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病人取俯卧位,以病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入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腰背筋膜,沿棘突剥离,牵开棘旁肌和关节突,暴露棘突椎板。在病变节段相邻椎体各植入两枚椎弓根螺钉,透视见位置满意后,行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将减压后骨块剪成颗粒植入Cage,放入椎间隙,放置钛棒行内固定,再次C臂x线显影检查内固定位置良好,两侧放置引流管各一根,术后24-48小时拔除。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评估全身情况: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药物史,手术部位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学习能力等。
3.1.2术前心理指导:病人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手术后瘫痪,失去劳动能力,所以要根据患者理解能力,深入浅出地讲解手术、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心理状态,介绍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以及手术成功的经验,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1.3大小便及饮食训练:术前2~3天开始指导病人在床上仰卧排尿排便,避免因术后不适应发生尿储留而放置尿管增加感染机会,并指导病人仰卧位进食,避免术后不适应而造成呛咳,增加病人痛苦。
3.1.4体位练习:术前3~5天指导患者练习俯卧位。方法:患者趴在床上,腹部垫一软枕,双手自然屈曲放于两侧,2~3次/日,10~20分/次,逐渐增加到30—40分/次。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翻身:轴向翻身保持脊柱不扭转,使患者舒适。3.1.5术前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和腰背肌功能训练。通过有效地督导呼吸功能训练,提高脊柱手术的耐受力[4],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建立有效呼吸方式,促进放松,同时使膈肌强壮有力,促使痰液排出,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使手术后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恢复肺功能,缩短康复时间[5]。早期腰背肌训练可增加腰背肌阻力,阻止因血肿机化形成瘢痕组织及粘连,避免日后腰痛,也可提高康复效果[6]。
3.1.6手术前常规准备:腰椎病术前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配合做好各种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心肺、肝、肾、血液等系统的功能状态,正确估计手术的耐受力,术前常规备血,术区备皮,避免损伤皮肤。术前给予镇静药物,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6小时。
3.2术后护理
3.2.1谨慎搬运,手术完成后搬运患者应当慎重,避免脊柱扭转。
3.2.2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T、P、R、BP的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注意呼吸的节律,频率的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平稳24小时后停止,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气促,口唇紫绀等呼吸困难症状。
3.2.3手术切口护理,一般多数患者手术切口留置引流管24~48小时,注意观察引流量及颜色,判断有无进行性出血,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保持术区敷料干燥,以免发生切口感染,一般术后3日,每天换药一次,以后可根据切口渗液情况决定是否换药,10-12天后拆线。
3.2.4注意肢体活动情况:应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双下肢肌力。如发现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减弱或出现障碍应及时报告医师。
3.2.5并发症的护理
(1)失血性休克的观察及护理。失血性休克多发生于术后12小时之内。术后应注意观察引流量及颜色、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色、视血容量调整输液速度。
(2)脊神经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脊神经损伤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双下肢肌力。如发现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减弱或出现障碍应及时报告医师。硬膜外麻醉造成的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是暂时的,一般2~3小时后即恢复,如不恢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脑脊液漏的观察及护理。脑脊液漏多发生于术后3~4天,拔除切口引流管后出现。切口敷料渗出增多,渗出液颜色为淡红或淡黄色,患者自觉头痛、头晕、恶心,立即报告医师加强换药,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加压包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给予抗炎补液治疗,防止颅内感染和低颅压性头痛[7]。
3.2.6术后康复指导
第1阶段(手术当日至术后第3天,即步态适应阶段)此阶段为低强度训练,以床上运动为主,通过加强直腿抬高运动、蹬车训练、侧举腿训练和坐位平衡训练,增强骶脊肌和腰方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腰棘间肌、股四头肌力量,为下床训练做准备。
第2阶段(术后第4~14天,即步态稳定阶段)此阶段为中等强度训练,患者下床活动,通过站立位平衡训练、被动伸展、屈曲、旋转及侧屈功能训练,进一步强化腹肌和腰背肌力量,伸展并放松腰背部肌肉,增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和左右侧屈功能,增加脊柱灵活性。此阶段训练动作应轻柔、缓慢、有节律,幅度应以患者可耐受为宜,以免拉伤韧带。
第3阶段(术后2周后,即院外康复指导阶段)此阶段为高强度训练,在前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幅度和强度,进一步增强腹肌、腰背肌力量,牵伸骶脊肌及腰背部韧带,增加脊椎弹性和灵活性。条件许可时可利用器械进行动态练习,如滚球训练,也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完成脊柱松动训练。医护工作人员现场观察指导,患者完全掌握方法后再行院外康复训练。告知患者弯腰时避免突然用力,提重物时应将物体尽量贴于躯干,并利用腿部和肩部的力量减小脊柱负担,而且要量力而行。
4出院指导
(1)继续坚持腰背肌锻炼半年以上。(2)术后四周可进行小幅度弯腰练习,术后5—6周做蹲、坐等动作,并逐步进行屈伸髋肌锻炼。(3)术后8周去腰围,一次坐位不超过30min。(4)术后3个月内禁止抬重物,半年内禁止坐矮沙发。(5)术后2个月、半年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参考文献
[1]周秉文.腰腿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15.
[2]张蕴岚.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6(1):69.
[3]YeungAT,TsouPM.Posterolateralendoscopicexcisionforlumbardischemiationtechnique,outcome,andcomplicationsin307consecutivecases.Spine,2002,27:722.
[4]古彩英.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3):7-9.
[5]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6.
[6]王群.杨玉英,孙莉萍.早期PCA下腰背肌锻炼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l1l01Il1.
[7]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