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处理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探究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处理的策略

朱炳峰

(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225)

摘要:目的:探究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处理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2例,对62例患者进行CT扫描,记录62例患者的扫描结果。结果:将所得影像图进行分析,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肺癌患者38例,结核瘤患者7例,炎性假瘤患者11例,错构瘤3例,支气管囊肿2例,组织来源不明性结节1例,有2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3.23%。结论:CT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敏感性较高,采用CT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诊断,能够降低误诊率,是一种很好的鉴别诊断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处理

孤立性肺结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疾病,种类繁多,其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占20%至40%[1]。孤立性肺结节主要分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两大类[2],肺部感染性肉芽肿、肺错构瘤属于良性结节,而原发性肺癌、肺部转移性肿瘤属于恶性结节[3]。本次研究选取了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处理的策略,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2例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且表示自愿参加,均在参与研究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的62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均在36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58.32±2.17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胸闷、痰中带血。结节影最大径不超过30mm。

1.2、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62例患者的整个病灶进行平行以及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留痰进行痰脱落细胞检查以及抗酸杆菌检查,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①周围型肺癌在结节的表面边缘处呈凹凸不平状,有毛刺状或放射状改变,结节周围的血管束向病灶出集中,有的因受牵拉向病灶处移位,有的直接与病灶相连,有一部分的肺癌会出现钙化和空洞。

②结核球结节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多边形,边缘比较清楚,球内会发现钙化,球周边会发现环形钙化,近心侧可能会出现偏心小空洞,在结核球内侧肺内有可能会出现引流支气管,很多结核球会出现卫星灶。

③炎性假瘤结节的形状呈楔形三角形、类圆形,边缘清楚,经常发于胸膜下,密度均匀,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呈高度均匀强化。

④肺错构瘤错构瘤在进行增强CT扫描时,强化不明显。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多数都位于肺的外围,边缘清楚,有浅分叶,软骨型的错构瘤会出现“爆米花”状的钙化,是错构瘤的主要特征。大多数错构瘤薄层在CT扫描时会有脂肪密度,对于诊断错构瘤十分重要。

⑤曲霉菌感染是一种多发或单发结节,单发时在结节的周围会环绕着较低密度影,为磨砂玻璃密度影,病变的位置常在胸膜下,坏死会形成空洞,空洞的内壁光滑,空洞内部经常不存在液体平面。如果在空洞内出现了含气新月征,或者洞内出现球形病灶,则提示为真菌感染。

1.3、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统计62例患者的误诊率。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的误诊率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n(%)表示。

结果

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肺癌患者38例,结核瘤患者7例,炎性假瘤患者11例,错构瘤3例,支气管囊肿2例,组织来源不明性结节1例,有2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3.2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肺实质内有类圆形、孤立、单发结节,最大直径小于3cm,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肺不张等其他病变[4]。肺部的孤立性结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变类型,由于孤立性肺结节的病灶小,结节的征象较多,特异性征象较为缺乏,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孤立性肺结节一直是影像学诊断的难题,经常被延迟诊断或误诊[5]。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多排螺旋CT技术,是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患者接受过CT检查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处理。肺癌NCCN2015v1筛查指南处理原则如下:①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的处理原则若结节直径小于6mm,则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持续时间为2年;若结节直径为6至8mm,则建议每年3、6、12个月后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持续时间为2年;若结节直径大于8mm,则建议进行PET/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进行随访、非手术性活检或者手术治疗。②非实性结节处理原则若结节直径小于5mm,建议12个月后进行CT复查,如果结节的大小没有变化,则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持续时间为2年;若结节直径为5至10mm。则建议6个月后进行CT复查,如果结节的大小没有变化,则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持续时间为2年;若结节直径大于10mm,则3至6个月后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如果稳定,则在6至12个月后进行复查低剂量螺旋CT,之后进行非手术活检或者手术。以上所有情况如果在随访中发现结节增大或者要发展为实性结节,如果结节小于5mm,则建议进行3至6个月后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其他情况则均应进行手术切除。

本次研究选取了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得影像图进行分析,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肺癌患者38例,结核瘤患者7例,炎性假瘤患者11例,错构瘤3例,支气管囊肿2例,组织来源不明性结节1例,有2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3.23%。

研究结果表明,CT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敏感性更高,采用CT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诊断,能够降低误诊率,是一种很好的鉴别诊断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洪生,杨德宏.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处理策略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16,44(5):653-656.

[2]奚小祥,吕必宏,何光明等.孤立性肺结节早期诊治的临床策略[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21(6):793-798.

[3]刘明(综述).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处理策略[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21(1):102-106.

[4]章智荣(综述).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诊断与处理策略[J].中国肺癌杂志,2013,16(9):499-508.

[5]张明星,师晓天,李小兵等.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外科处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