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探讨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对策

陈岑

(通辽市新世纪学校028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化相融合的基础科目,对学生语言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论是古文诗词、当代诗歌或是外国名著,都蕴藏着大量的具有向上意义的美好情感。因此,教师切忌浪费现有的价值资源,而是要通过特殊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内容悄无声息地渗透于课堂中,彰显“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并结合教学经验,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观,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感悟到文学的魅力与感染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情感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误区中艰难生存教学大纲强调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中,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一环节不能忽视。遗憾的是在现今的中学语文课堂上,审美素质的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满堂机械的讲授、看似精彩的一问一答剥夺了学生放飞想象,挖掘深层智慧,用美的眼光审视世界的机会。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皇帝的新装》,在实施授课过程中场面很精彩,学生回答很踊跃,但听完后总觉得缺少精神内核,师生似乎都默契地在设置好的范围内活动,整节课讨论了两个问题:“文中谁骗了谁”、“他们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其实读完全文后大部分学生已能解决了,于是不少的学生都在乐此不疲地重复着相似的答案,思维的深刻性、震撼心灵的审美观都被教师的重分析、轻思想的熏陶掩盖了。关于审美情感的培养,绝大部分教师驻足观望,觉得无成功经验可循,摸索会耗时费力,甚至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影响到初中的升学率。

二,剖析形象,审美鉴赏

审美的主体是学生个体,审美的对象是形象。小学语文大多作品是艺术经典,它用语言来刻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它所呈现的形象是活灵活现、丰富多彩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把课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语言,使学生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共鸣,强化艺术感受。要使学生加深对形象的鉴赏,可从哲学角度出发。

(1)联系的角度。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时,若孤立理解人物形象,那只能是片面的。必须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更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物性格。课堂教学时要从联系的角度,对课文写作的相关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理解形象。

(2)突出重点。历来的文学作品,以塑造典型人物,最逼真、最能打动人。教学时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重点突破。在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图片、音像等情景、激情朗读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细节。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教学,都应显示教者的睿智、学者的聪慧。细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紧扣细节,一点突破,由点及面,既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又能凸现文章主旨,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细节教学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现实生活中,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事情固然能打动人,给人以美感。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同样能打动人,正如美的范畴一样,除了崇高之美,还有和谐之美。血战沙场、英勇献身是一种崇高的美,而生活中的一颦一笑有时也会令人铭刻在心,因此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细节进行启迪,十分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美感经验非与生俱来,应从无到有地积累,并适时加以引导、调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现美并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机会,只有加以发展,才能使美的教育延续,在课堂上,审美的关键就是让学生面对问题大胆而有创造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尽情飞扬。

1),诱发学生的情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如元九书》中说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审美感受的触发,必以情为先导,人的情感积淀与情感追求相和谐,才能使情感的调动、情感的优化、情感的升华获得理想的结果。优美的情景能诱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三峡》这一课时,我想:到过三峡的同学寥寥无几,枯燥无味地讲解必然不会使他们情动于忠。于是在导入新课时,我播放了《话说长江》中三峡的录像片段,同学们都陶醉在优美的画面中,有说不出的欢欣。之后,我让学生用语言把刚才的感受描绘出来。大家跃跃欲试,但又力不从心。接着,我让同学们边看画面边听解说词,大家都沉迷于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最后,我让学生谈谈感想,学生们通过探讨达成共识: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郦道元和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她。这一课的学习,优美的情景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收到了美的熏陶。

2),以“想象”激扬学生的情感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创作如此,欣赏亦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意义和意境的把握,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的愉悦。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最能锻炼人思维能力的非想象莫属。许多文学作品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中透出的内在的逻辑性,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再现生活原貌,进而使学生体验到作品人物的情感经历,产生愉乐之情,让学生的情感飞扬起来。

如在学习《宋定伯捉鬼》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象宋定伯和鬼对话时的表情、动作,让学生上台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宋定伯的机智勇敢和鬼的简单愚蠢,从而产生对智勇双全的宋定伯的钦佩之情。学完后,再让学生借助想象力描述宋定伯遇到鬼后的心理活动:宋定伯仿佛看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翘首盼儿归的情景;仿佛看到家中已升起袅袅炊烟,新婚的妻子已设好家宴为他接风洗尘……这些情景出现在学生的想象之中。他们跟着宋定伯一起恐惧,一起振作,一起施计,同时也深刻体验到:面对敌人,只有想方设法奋起抗争,才能战胜邪恶。

总之,语文的审美化教学体现了“鉴赏美――内化美――表现美”这一动态的过程,而语文课外活动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美育在其中的渗透显得更加的自然,其功效不仅潜移默化,而且是事半功倍的。这两者的结合,必将大大地促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语文教学会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也会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它完全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很多,正所谓“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热爱我们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改革试验中,去关注语文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思索与感动,才会让我们的语文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一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