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抗EMI设计彭福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抗EMI设计彭福锋

彭福锋

(广东鼎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是开关电源的核心,对其抗EMI设计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抗EMI设计原理,对几种抗EMI设计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能为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抗EMI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开关电源;EMI;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关电源以其安全可靠、输出稳定等优点,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开关电源作为一种EMI源,采取合理的设计抑制传导干扰十分必要。而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作为开关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抗EMI设计展开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抗EMI设计原理

在集成电路中,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导致信号或能量由第1级通路通过电容向第2级通路传递的过程即为电场耦合,产生辐射EMI,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电场耦合产生干扰的原理

图1(a)为电路结构,其中通路一自身电阻、电容分别为RA1、CA,而通路二自身电阻、电容分别为RB1、RB2、CB;两个通路之间的耦合电容为CC;VI为耦合干扰电压,由此所产生的噪声电压值为VN。将图1(a)所示的结构模型化,如图(b)所示。通过分析可以知道VN和频率有关系,在频率较低时VN数值很小,但是随着频率的增大干扰就会显现出来。

2.电源系统抗电磁干扰设计技术

一般而言,除直接由电磁辐射引起的干扰外,经由电源线引起的电磁干扰最为常见。这里分析几种由于电源上的干扰导致芯片EMI的情形,通过合理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干扰。将这些技术应用在SX1618芯片中,结果表明效果较好。3.1ESD保护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的EMI集成电路设计中为避免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效应都需要在芯片中设计ESD保护结构,图2是一种非常有效的ESD保护结构。

图2一种全芯片ESD保护结构

由RC网络、MP和MN两个逻辑控制管以及ESD电流泄放管子TESD等组成了一个ESD泄放及保护结构。其原理是:当VDD网络上出现ESD电压时,Vx初始电压为零,由于电容的惰性,其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MP管导通,Vg端电压将随着ESD电压上升,TESD管导通,为ESD电流提供了一条到地的泄放通路。这种结构好处是能够保护芯片,避免ESD问题,但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引起该ESD保护结构的开启电压有比较大的变化,从而导致电源电压的波动,产生EMI问题。在作者所开发的一款触摸屏控制芯片中,由于以上ESD保护结构不合理,导致芯片抗EMI能力较差,经过优化后才符合芯片抗EMI指标。

TESD管的薄栅氧决定了Vg电压不能上升太高,否则会击穿栅氧从而损坏器件,而为了提供泄放通路,RC充电网络又必须抬高Vx端电压,并且RC充电时间一定要能够保证ESD能量泄放完才关断MN管。因此RC网络充放电时间、MP和MN、TESD3个管子的宽长比等设计必须要仔细考虑。

2.2电源上干扰的去除

为保证芯片内部各个单元初始状态稳定,通常集成电路都需要有一个复位引脚RESET,为芯片内部提供复位信号。复位信号往往容易受到电源上干扰的影响,因此设计了图3所示的抗干扰结构。

图3去除电源线上干扰的结构

在图3中,R0、R1、C0、C1组成的RC网络能够确保在干扰比较大的情况下通过RESET引脚为芯片内部提供一个复位信号。整机制造厂家往往希器件尽可能的少,这样会降低系统的抗干扰的能力。当系统处在不稳定的、干扰比较大的环境,会导致电源上出现低压尖脉冲,从而使系统非正常复位。为此设计了图3中虚线框中所示的抗干扰结构,其中I0是一个施密特触发器,其高低转换电平分别为VOH、VOL(这里取设计值分别为3/4×VDD、1/4×VDD);反相器I1、I2及电容C1、C2共同组成延时电路。该电路工作原理可用图4来说明。

图4电源上干扰去除的原理

当电源VDD由于干扰产生尖峰,并反映到RESET脚送到电路内部,首先经过施密特触发器I0,若干扰低脉冲高于VOL,则直接就可以滤掉;若低于VOL,其时序如图4所示,其中VA、VB为I3的两个输入。从图4中可以看出,VDD上的1μs干扰被很有效的过滤掉,从而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稳定有序的工作。选取1μs的延时是考虑电源上干扰尖峰在nA数量级;如果尖峰值增大,则可以调节图3中的C2、C3电容值,增加延时,以便起到去除干扰的作用。这种结构也可以针对复位信号之外的电路中其他重要信号。

2.3利用电压检测电路进行防干扰设计

上面提到电源VDD上容易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可以是低于正常电源值的负脉冲,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高出正常电源值的正脉冲。另外这种干扰的脉冲宽度也是没有规律的,为此设计了图5所示的一种更为有效、适用范围更宽的抗干扰结构。

图5利用电压检测电路的抗干扰结构

在图5中,VT为电源电压检测信号,CLOCK为一个4kHz的时钟信号,I0~I3为触发器,RST为进入芯片内部的复位信号。假设正常情况下VT为低电平,检测低于正常电源电压值的干扰(也可以设计成高电平,用来检测高于正常电源电压值的干扰),I0~I3处于复位状态,RST输出为低;当检测到低压时,VT为高,I0~I3可以被触发翻转,当经过4个CLOCK的上升沿时,I3被触发输出RST由低变高,使系统复位。因此可以计算出VT信号,也就是低于正常电源值的低压(可能是一个干扰脉冲)需要保持1ms左右才能产生复位信号。如果电源上的干扰脉冲宽度小于1ms,就不认为是一个有效信号,只是一个干扰信号,RST保持不变。对于不同的要求,可以将CLOCK作为一个由寄存器控制的多路选择的输出,只要通过编程选择不同频率的CLOCK信号,即可实现最符合要求的防抖动时间,从而使得这种结构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并且可以非常灵活地改变。这种结构也可以应用在复位信号之外的芯片中的其他重要信号。

3.开关电源控制电路SX1618的整体结构和版图设计

3.1SX1618整体结构框图

SX1618的整体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

图6SX1618的整体结构框图

从图6可以看出,SX1618中包括了PFM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常见的恒流模式控制模块、恒压模式控制模块、偏置模块、过流/过压保护模块和驱动模块等,另外还包括了专门针对EMI设计的随机载波频率调制模块、电源系统抗电磁干扰模块。

3.2SX1618的版图设计

采用CSMC1μm40VHVSPSM工艺设计SX1618的版图。SX1618中内有齐纳二极管、方块值为2K的高阻电阻、铝熔丝、高压电容等一些特殊器件。SX1618的版图设计过程中也采用了有效的抗干扰设计方法。首先采用有效的接地技术,在版图设计中要仔细考虑各种器件、门和模块等单元的接地状况,尽量使用短而粗的金属线,避免版图使用多晶、有源区等其他类型连接线,并且连接到输入输出端口中的地端口。其次利用屏蔽技术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通过采用与地线相连接的保护环或其他屏蔽结构,将需要保护的器件保护(屏蔽)起来。最后进行有效的信号通过规划,在确定电路中容易产生EMI的信号线的基础上,其他信号线尽量避免与以上信号线长距离平行走线,并且尽量增加线间距,从而减小线间分布电容。在设计中针对基准电压产生部分,还采用了熔丝结构加以调整。

4.开关电源整体的EMI测试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经过多芯片流片,并经封装后应用在一个5V、700mA输出的开关电源。对该电源进行传导EMI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图中同时给出了PFM开关电源设计的EMI极限值。从图7可以看出,本文所设计的PFM开关电源的传导EMI通过了相应标准的测试。

图7PFM开关电源的EMI测试结果

图7中间超出部分是由于无线网路干扰所造成的;另外采用SX1618的开关电源在外围上并未采取其他特殊的抗EMI措施。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开关电源传导EMI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合理设计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提高抗EMI能力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抗EMI设计,经实际应用,表明上述抗EMI设计技术的具有良好的应用成效,可供相关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彭晶,何宏.基于saber的开关电源EMI仿真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7,39(12):121-124.

[2]白中杰.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及其抑制技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01):129.

[3]张玲.开关电源抗电磁干扰技术中调制波的优化选取[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