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拓宽美术教学思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积极拓宽美术教学思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桑丽娜吴祥远

桑丽娜吴祥远山东省寿光市世纪学校262700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新课标要求下如何开展美术教学呢?我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开阔视野、丰富学生审美世界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这颗“独创”的种子,才会培养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人。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而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雕塑艺术欣赏》课,欣赏各地古今雕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的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我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地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美、大气古朴的北方美等,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样学生不但对作品的内容美容易理解,而且对其形式美的认识也会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二、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在写生中提升美术素养

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阳光、鲜花、绿植;还是玻璃器皿、新鲜蔬菜等物品,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给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齐白石是我国妇孺皆知、享誉世界的大画家,他在绘画上的造诣,得力于全面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独到的观察和感受。他在画游动的虾时,常废寝忘食细心观察虾的习性,故而所画的虾越来越像,越来越神。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面对的多是图片和范作,这些图片和范作限制了学生的视觉范围,使他们不能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创造出来的形象也容易程式化。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写生创作,并给每一名学生配置一个自制的取景框,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结构、形状,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这样的效果是:学生的作品共性更有个性。艺术大师潘天寿说过:“艺术不同于自然”。在谈到艺术特证时,鲁迅曾说过:“人物的模样也一样,没有见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存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还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能创造出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

三、放飞思维、在自由驰骋中点燃孩子的艺术火花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艺术来源于生活,大自然赋予了我们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如果不去欣赏,不去看的话,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只有不断地充实孩子的感官,让孩子多欣赏、多观察,才能使孩子在欣赏中不断地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观。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先认识生活,并启发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以及鉴赏艺术的能力,初步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点。如六年级的《纸筒人形设计》,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模仿制作,必定会依样画葫芦,毫无创新可言。如果老师将要求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纸筒人形表演大师,把老师准备的几张比较有特色的纸筒人形让几位学生用走模特的形式表演一下,并让学生评判,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制作出纸筒人形来。这样学生势必热情高涨,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作品设计得新颖大方别致。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纸筒人形”涂脂抹粉、添发穿衣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模特表演录像片段,再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学生。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泼墨,似乎人人都像个化妆师。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明显地感受到不同的美感,而且转换多种材料的运用,更会使学生的兴趣不断加深。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会由美的欣赏逐渐发展到美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