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Q84》创作背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1Q84》创作背景

吴岩岩

吴岩岩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1Q84》一书涉及众多方面的社会问题,从其创作背景上也有诸多的说法。本文就《1Q84》的书名、构思来历,宗教组织的影射和家庭暴力因素三方面,阐述其主要创作背景。

关键词:1Q84;1984;宗教;家庭暴力

《1Q84》是村上春树蛰伏七年而成的长篇小说,村上春树曾说,要把小说写成像妥思妥耶姆斯基的《卡马佐夫兄弟》那样的“综合性小说”。的确,在《1Q84》中,村上运用了大量的元素,构造出“1Q84”的世界。下面,就其主要的几方面创作背景进行分析。

1以《1Q84》向《1984》致敬

《1Q84》一书的书名由《1984》而来。在书名中,村上把“9”改为“Q”,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村上春树说,“Q”是英文Questionmark的“Q”。确实,“1Q84”是从“1984”中分化出来的另一个新的世界。他用一些象征性的描写刻意强调了“Q”,让读者带着疑问和神秘感进入“1Q84”的世界,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表面上故事讲述着一个虚假的世界,其实其中所标释的,让读者去思索的是虚假世界中隐藏着的真实的世界。

之所以说《1Q84》是村上春树向1984的致敬之作,从内因上来看,《1984》是乔治奥威尔写于1948年的预言小说,《1Q84》是村上春树写于2009年的超现实回顾。

在《1984》中,奥威尔将书名中“48”倒过来改成“84”。假借构建的“1984”的社会状态,深刻分析了象征前苏联的集权主义社会,形象的刻画出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不寒而栗的、以追逐权利为最终目标的社会状态。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的细致刻画,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

村上春树对这个世界的忧虑不亚于奥威尔的忧虑,而且这个忧虑可能更深。《1984》一书中老大哥是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塑造的形象,他以极权专制统治,及篡改历史真相的形式,控制着一切,让所有人陷入盲目崇拜宗教的怪圈中,村上春树也在《1Q84》中以小小人超现实超自然的形象给以对应,它看不见摸不着,更像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监视、控制所有一切的意识形态。当这个意识形态成为一种无限衍生的工具,一旦产生便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如老大哥的控制那样,控制一切的意识形态。

从外因上来看,《1984》出版于1949年,与村上春树出生同年。《1984》出版至2009年《1Q84》出版,整60年,与村上春树同龄。村上选择2009年出版《1Q84》这部小说,也可以说是与《1984》一起庆生。

不可否认,《1Q84》是向《1984》的致敬之作。

2新兴宗教的影射

近年来,日本文学对不断兴起的新兴宗教和邪教的关注度上升。新兴宗教吸收日益增多的心理空洞、迷惘,需要精神支撑的弱势者,产生持续的巨大的反社会、反人类的破坏性力量。一旦教团将这种巨大能量付诸实际行动便会引起悲剧性事件的相继发生。奥姆真理教的生成、疯狂和遭受毁灭性打击便是其中一例。《1Q84》中创作细节中,多处有影射到奥姆真理教。

奥姆真理教是日本一个以佛教和瑜伽为主的新兴宗教教团。作为日本代表性的邪教团体,奥姆真理教创立于1984年,教主为麻原彰晃。1989年,麻原彰晃在东京取得奥姆真理教“宗教法人”资格。此后真理教像癌症一般滋生蔓延开来。1900年麻原彰晃组建了真理党,参加日本众议院选举。结果惨败。惨败经历不但没有减少麻原的权力欲望,反而加深了奥姆真理教反社会反人类的本质。1995年,该组织成员在日本本土约有9000名,在全球有40000人之多。至2004年,策划组织过松本沙林事件,坂本提律师一家杀害事件与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等恐怖活动。

奥姆真理教的地铁毒气事件对村上春树的内心震撼颇大。为了理解奥姆真理教教徒的心理,从1996年9月村上旁听了东京地方法庭对地铁投毒杀人案的主犯之一林泰南的死囚辩护起,在此之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村上尽可能的旁听了东京地方法院、东京高等法院对于奥姆真理教教徒的审判。

关于奥姆真理教事件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村上春树在接受读卖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曾经在听取了60多个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被害者的叙述后写过《地下铁》,后来又将从8个奥姆真理教信徒那里听来的话写成了《在约定之地》,后来也尽量去东京的地方法院,高级法院做相关审判的旁听。虽然对该事件的愤慨之情并未消退,但是想多了解一些在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中杀害了8人后逃跑的死刑犯林泰男的事情。他无意中加入了奥姆真理教,之后接受了洗脑犯了杀人罪。虽然从日本的量刑和遗族的愤怒与悲哀的角度考虑,死刑也许是妥当的,但基本上我本人反对死刑制度,在判决的那一刻心情十分沉重。一个极其普通的、并没有犯罪型人格的人,因某种机缘犯了重罪,等到发觉是自己已经变成不知何时杀过人的死刑犯了——这种恐怖的感觉就像自己一个人留在月亮的背面,我这几年一直思考着这种感觉的意义。这就是本作的出发点。”

在《1Q84》一书这部作品的细节描写中,时时表现出一种深入骨髓的不安和恐惧。村上春树说,“我们这代人从60年代后半就开始对自己该走哪条道路儿彷徨,最终不得不从丧失马克思主义这一有利对手为起点开展了新的故事。什么才有资格代替马克思主义这一坐标轴呢?在摸索中对新兴宗教、偶像崇拜宗教等新的意识形态的关注愈发高涨,小说中的‘小小人’就是这样的结果。”在《1Q84》中,“先驱”的领袖对青豆所讲的话,透露出村上对于宗教和真理的态度,“世上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渴求能证实的真理。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理这东西就像你说的那样,伴随着剧烈的痛苦。而几乎所有人都不可求伴随着痛苦的真理。人们需要那种美丽而愉快的故事,多少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存在有重大的意义。正因如此,宗教才能成立。”

究其根源,自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以来,普通百姓的生活指数不断下降,痛苦指数不断攀升,2009年度的彻底失业率达到5.1%,自杀率连续12年超过3万人。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很多人陷入缺乏希望和安全感的境地中。为了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寻求短暂的安全感,陷入弱势境地的人们开始寻求、接受甚至于迷失于新兴宗教甚至邪教所构建的精神控制中。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社会各阶层都在积极的关注和思考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村上春树在多篇小说中表现了自己对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思考,试图找出乱象的根源并做出自己的解读。正如村上春树在《1Q84》中引用契柯夫的话,小说家不是解决问题的人,而是提出问题的人。

3现代日本社会的暴力因素

“暴力,是打开日本的钥匙。”村上春树致力于深入挖掘日本暴力的根源,无论是《海边卡夫卡》中的琼尼沃克还是《天黑以后》中的白川,村上春树以其深刻的文笔刻画出了日本暴力的本性。在《1Q84》中,村上也将家庭暴力作为题材,以青豆受雇暗杀家庭暴力实施者为开端,展开整个故事。

日本家庭暴力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来源于“大男子主义”的作祟。日本的家庭分工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把操持家务、服侍男人看成自己的本分,经济上的不平等和长期的“男尊女卑”思想是一部分丈夫对自己的妻子颐指气使,进而下转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