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中绿原酸及咖啡酸含量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罗嘉玲陈奇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旋覆花中绿原酸及咖啡酸含量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罗嘉玲陈奇兰

罗嘉玲陈奇兰

罗嘉玲陈奇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510288)

【摘要】目的通过方法对旋覆花当中的绿原酸以及咖啡酸含量进行同时测定。方法采用正交分析对旋覆花的提取进行工艺优化,并针对旋覆花当中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选用高效液相法进行检测,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比例为70:30);色谱柱为Interil-ODS(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为325nm;流速则控制为0.5mL·min-1。结果经过检测后发现,绿原酸和咖啡酸在0.83-4.54ug/ml、0.45-2.10u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SD为1.21%、1.43%。结论采用HPLC法对旋覆花当中的绿原酸及咖啡酸含量同时检测,方法简便快捷。

【关键词】HPLC法旋覆花绿原酸咖啡酸

【中图分类号】R9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249-01

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Thunb[1],临床当中常用于治疗咳喘痰多、呕吐噫气、风寒咳嗽等病症[2,3]。为有效地控制显脉旋覆花药材的质量,本文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旋覆花药材中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

1仪器与试药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DZF—6050MBE真空干燥箱、MettlerToledoXS105DU电子分析天平。

药材购自云南鸿翔药业有限公司,绿原酸对照品、咖啡酸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腈、甲醇均为色谱醇,水为超纯水。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Interial-ODSC18(250mm×4.6mm,5um)、流速控制为0.5mL/min-1、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比例为70:30)、检测波长为325mm、柱温25℃、进样量为10μL。

2.2制备对照品溶液

取10.76mg绿原酸对照品置于容量瓶中,加入30%浓度甲醇使绿原酸对照品充分溶解后摇匀,得到0.2208mg·mL-1的绿原酸对照品溶液;

选取5.68mg咖啡酸对照品置于容量瓶中,加入30%浓度甲醇适量使对照品充分溶解后摇匀,随后获得0.0568mg·mL-1浓度的咖啡酸对照品溶液;

将上述对照品,各取适量与25ml容量瓶中,30%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3制备试验品溶液

选取1.0g旋覆花置入量瓶当中,并加入30%甲醇15mL,超声60min后放置变冷,随后加入30%浓度的甲醇补足失重,摇匀,滤过,12000r/min,离心后,装样。

2.4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分别为4、6、8、10、12μL进样,测定对应峰面积,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设定为纵坐标,绘制得标准曲线。在0.83-4.54u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SD为1.21%;咖啡酸在0.45-2.10u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SD为1.43%。

2.5精密度试验

取显脉旋覆花药材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ul,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计算绿原酸和咖啡酸峰面积RSD分别为0.89%和2.2%。

2.6稳定性试验

取2.5项下的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ul,于0、4、8、12、24h进样,测定其峰面积。计算,绿原酸和咖啡酸RSD分别为0.78%和1.8%,表明线性关系良好。

2.7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药材制成供试品溶液6份,测定含量。结果绿原酸和咖啡酸峰面积RSD分别为0.79%和2.7%,说明方法重复性好。

2.8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6份已知含量的本品1g,每份加入绿原酸1.02mg和咖啡酸0.38,按供试品测定项下测定。绿原酸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1.09%),咖啡酸为99.89%(RSD=2.01%)。

2.9样品含量测定

取3个不同批号显脉旋覆花药材,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成供试液,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进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批号(1202049、1206037、1208141)绿原酸、咖啡酸含量分别为4.43、4.73、4.14mg/g和1.91、1.92、1.85mg/g。

3讨论

本实验所建立方法,可同时测定旋覆花当中的绿原酸及咖啡酸含量,方法简便快捷,可为旋覆花后期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的定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彩芳,李海霞,王娜,等.HPLC法测定线叶旋覆花中1,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J].中国医药导报,2008(25):32-33.

[2]吴怀恩,周燕园,杨志丽,等.HPLC法同时测定旋覆花配方颗粒中绿原酸及咖啡酸含量[J].中国新药杂志,2011(03):280-283.

[3]何国云,李钢,耿红梅.旋覆花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27):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