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肌肉“骨通道原理”在躯干长骨骨折整复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论肌肉“骨通道原理”在躯干长骨骨折整复中的作用

任明明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肌肉“骨通道原理”是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骨折整复中的核心理念,其强调筋骨并重。作者通过探讨肌肉“骨通道原理”在躯干长骨骨折整复中的作用,为中医在“骨通道原理”指导下开展躯干长骨骨折整复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医;骨通道原理;躯干长骨;骨折整复;筋骨并重

何天佐著《何氏骨科学》中提到:“治骨先治肉”,是中医整体观念在骨伤科学理论中的具体应用。“骨”和“肉”既然是构成人体的两个组成部分,是运动器系内相对应的两方面,那么他们就和别的组成部分一样,在结构上紧密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中提到:目前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是动静结合、内外兼职、筋骨并重、医患合作,这四者相辅相成,贯穿骨折的整个康复过程。如果说动静结合是对骨折活动及固定这一矛盾体的精辟概括,那么筋骨并重则是将人体的筋肉、软组织及骨密切关联的重要桥梁。

我们在临床中提出肌肉“骨通道原理”,是对以上两大理论的高度总结。在《内经?经脉》中写到:“筋为刚,肉为墙”。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曰:“夫金疮始伤之时,半伤其筋,荣卫不通,其疮虽愈合,仍令痹不仁也”。以上历史记载均是对骨折患者康复中筋骨结合的探讨,指出治骨不治筋则影响着骨折的康复愈合,筋肉对骨折愈合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骨通道理论是基于以上理论,即通过筋肉调节来促进骨折恢复。

1骨通道理论的构建

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肌肉骨通道的含义非常广,包括除骨以外的筋、肉、皮、脉等,相当于现代医学当中的筋膜、韧带、肌肉、血管、软骨、周围神经的统称。《灵枢?经脉》曰:“筋为刚”,是指骨通道中的筋具有刚坚、支架的作用。“通道”主要的作用是连接组织关节,联络形体,主司关节活动,同时具有约束骨骼之作用。因此,“通道”多作为调控肢体活动的重要环节。“骨病治筋”是骨通道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骨通道理论,将供给骨康复及骨折愈合的各种营养通道统称为骨通道,构建筋骨并重的骨折愈合网络系统。

2骨通道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当中骨属于奇恒之府。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提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已经指出了骨的作用,其不但为立身之主干,还内藏精髓,与肾气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骨的过程中,应当填补肾气,肾气充盈才能促进骨的成长、壮健与再生,若肾气不足则骨折难愈,反之可累及肾气,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骨通道理论同样涵盖着“肾”,肾气充盈及肾精充足,则可通过骨通道供给骨折断端营养物质,促进骨折的恢复。

3骨通道理论的重要性

在骨伤科中筋肉具有与骨折非常密切的关系,骨居于内,而筋肉居于外,骨折损伤的同时势必会伤及筋肉,但是筋肉之伤不一定动骨。中医认为,筋肉在人体当中起着联络的作用,是机体活动的动力,骨则为机体的骨架,筋联络于骨,骨联络着筋。伤筋与动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筋伤联系到骨伤,影响着肢体活动,骨伤可引起支架障碍,同样伤筋。两者对于骨折的整复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骨通道理论当中,筋骨理论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骨伤患者在外来暴力的作用下导致骨折发生,医生往往只关注到主要症状:骨折带来的痛苦。骨通道理论将骨与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重视筋骨的共同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筋骨损伤,则气血不通,肿胀瘀血,日久则受到风寒湿等邪气入侵,则对筋的修复及骨的愈合非常不利,关节强直、屈伸不利,出现肌肉痿废不用、筋缩。因此,对骨伤患者应重视骨通道中筋的治疗,筋骨同治应贯穿在骨折治疗的全过程。

4骨通道理论在躯干长骨骨折整复中的指导意义

躯干长骨骨折是创伤性骨折中常见的类型,我们以此为例,探讨整复治疗中骨通道理论的指导意义。祖国医学治疗机体的损伤,不仅强调对其功能恢复,还非常重视筋骨并重。《正骨心法要旨》在外治法手法总论中指出:“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骨折断骨复原中手法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骨折之后所伤之筋也需要恢复。骨折损伤的类型有多种,有“骨碎、截断、骨断、斜断”等;筋伤有“纵、卷、弛、挛、离、翻、转、合”等。提出了手法治疗筋骨伤八法,按、摩、推、拿重在治伤筋,摸、接、端、提法为骨折所设,宜“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因此,在骨折手法整复中应将八法有机结合起来,治骨顾及理筋,促进骨通道的恢复。

5骨通道理论在躯干长骨骨折整复中的作用

骨折患者常伴有肌肉、韧带、筋膜等组织损伤,躯干长骨骨折整复的最终目的是不仅使患肢恢复正常外观,更重要的是恢复正常的功能。骨折之后患者常会出现肌肉萎缩、组织粘连、肢体肿胀、挛缩等,若长期不动则会出现骨质疏松、血栓形成、关节粘连僵直等并发症。骨伤的治疗应当重视骨通道理论:(1)手法整复对关节的影响:关节的制动可引起软骨失去营养,关节粘连,早期活动可避免粘连,使关节滑液的正常循环得以保持。由于软骨细胞对力学刺激敏感,对部分躯干长骨骨折患者来说,周期变化的压力有益于肉芽组织转变为透明软骨,刺激原始细胞向软骨化细胞转化,促进软骨细胞合成基质,所以早期手法整复活动可促进软骨修复,可对关节面进行磨造塑形,使关节面平滑。(2)手法整复促进肌肉的适应性改变:躯干长骨骨折制动时肌肉的废用性萎缩最明显,虽然废用性萎缩是可逆的,但其恢复却慢、发生快,因此骨折后早期手法整复能避免肌肉萎缩,加快恢复速度。同时手法整复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减轻肢体肿胀。(3)手法整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现代生物力学证明,手法整复早期能刺激骨痂生长,手法整复的应力刺激,能够促进愈合,加固并改建原始骨痂,符合生理需要。

6总结

骨通道理论将囊括肌腱、韧带、肌肉、骨膜等,具有支配肢体活动,连接关节,滋养和修复骨骼的作用。在躯干长骨骨折整复治疗中,应正确处理骨折对位与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在临床骨伤的治疗中应当在重视骨折对位的同时,同样重视软组织的损伤在骨折中的重要地位。在躯干长骨骨折治疗中手法整复是骨折复位的首要步骤。中医骨科重视筋骨并重,重视骨肉整体观、筋骨力学平衡、五脏相关理论,重视软组织损伤。所以,躯干长骨骨折整复,应以不影响患肢功能为出发点,做到一次正确整复,充分利用肌肉的“骨通道原理”,充分塑形并理顺筋肉,做到筋骨并重,将“骨通道理论”贯穿应用于临床骨折整复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刘峰,谢睿.从经筋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临床研究,2013,5(5):61.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