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加强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邱月香苏京华郑奀梅(上饶县人民医院江西上饶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7-0203-03

【摘要】目的注重医技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保证诊疗环境的安全。方法根据医技部门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制度和措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强化落实和常规执行。结果医技部门医务人员院感意识、管理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增强了消毒隔离工作的积极性,使消毒质量达到《规范》标准,给病人创造了一个安全的诊疗环境。结论医技科室接诊病种、感染危险因素来源复杂,注重诊疗环节的消毒隔离,切断病原体的扩散与传播,预防或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关键词】医技部门院感管理感染危险因素消毒隔离

医技科室包括检验、放射、B超、心脑电图、内镜等科室。工作人员直接与患者或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和处理,带有传染性检验标本,不仅使病人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传染,而且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也高[1]。接受检查的患者,存在各种隐性和显性的传染病,有很大的传染隐患;无传染病的患者,也会因病人各种不卫生因素,而使病原菌对诊疗环境和器械的污染。所以,疏忽管理,病原微生物会通过以下途径传播:受污染的环境与物品、诊疗器械与病人、医务人员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等链条,造成扩散、蔓延,导致医院内感染或流行[2]。根据医技部门复杂的院感因素与传播特点,制定相关院感管理制度,采取针对性院感防控措施,是本院院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取材于本院2007、2008年医技科室微生物学监测、院感监督检查资料。

1.2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新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执行。

1.2.1健全制度根据医技部门的特点,建立院感管理小组,制定院感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措施,强化常规执行。

1.2.2知识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6学时),同时进行问卷考试,不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和预防院感的积极性。

1.2.2配备设施每个部门按需要配备洗手设施,灭菌、消毒剂,紫外线灯,空气消毒净化机,隔离和防护用品等。

1.2.3微生物学监测对医技科室微生物学监测列入院感管理科重要工作之一。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诊疗器械如胃肠镜、B超探头、心脑电图检查仪器及附件、放射科CT、拍片床、门把或门的手触部位等项目,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目的是督促医技科自觉履行常规的消毒隔离和管理工作,跟踪了解药械的灭菌、消毒效果,以保证灭菌和消毒质量。采取独特的监测方式:由感染科履行监测,不让科室自己操作,避免监测方法不科学或不实际的成分而导致监测结果不真实;另外,不定期、不事先通知科室,选择早晨(6点30分左右)下科室,赶在科室消毒后工作之前,监测时随机抽样,针对性选择院感的危险因素和项目,按《规范》标准采样和培养[3]。

1.2.4质量控制标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将其列入Ⅱ、Ⅲ类环境类别标准:消毒后的菌落数,空气500cfu/m3,物表、医务人员手10cfu/cm2,中低危器械5cfu/cm2,整条内镜细菌数≤20cfu,内镜活检钳无菌生长,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数≤100cfu/ml,使用中的灭菌液无菌生长[4]。

1.2.5监督检查院感科每个月或每季度,对医技科室进行院感工作监督检查,观察和了解医技人员院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按“院感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打分,成绩优劣与奖惩挂钩。

1.2.6推进院感管理以监测、检查、监督和考核的手段促进院感管理。监测培养结果及时反馈,不达标的项目要求及时寻找原因,加强清洁消毒后复检。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文字汇总、分析,作双向反馈,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结果

2.1制度落实发挥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作用,制度、措施责任得到很好的落实。消毒隔离工作常规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运行。

2.2形成规范管理接诊病人时,室内保持通风状态,以减少菌尘污染。每天早、中、晚室内关闭门窗,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净化机作空气消毒各一次。检验科细菌室、B超、放射科因技术操作需要不能打开门窗,用空气消毒净化机进行空气动态消毒。接诊结束,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2.1诊察床单、枕套每天更换,传染病患者用一次性床单。水池、水龙头、桌椅、门把、每天抹檫或清洗。遇病人特别是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时,洒上有效氯1000㎎/L消毒液及时清除。地面或物表沾有血液、体液用消毒液抹擦。

2.2.2检查仪器,非病人接触部位用清水抹擦,病人接触部位用酒精擦拭,遇传染病患者,B超探头套用保护隔膜,做到一用一更换,不能套用薄膜的部件及时消毒,未消毒不能用于下一个病人。

2.2.3医务人员做到每操作完一个病人后洗手,不便洗手时用手消毒剂揉擦双手。

2.24检验科采血脉压带和纸手垫一人一用一更换,静脉和微量采血一人一针一管或一片;对疑似爱滋病、性病、传染病患者的各类标本严加防范,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工作人员穿隔离衣、帽子、眼罩、口罩、隔离鞋等;检测操作完后,按规范程序脱隔离衣物,并严格洗手和进行手的消毒。

2.2.5内镜主要开展胃、肠镜项目,内镜消毒使用戊二醛浸泡。严格按《规范》执行清洗和消毒,达到高效为原则,每天用指示纸进行浓度的监测。普通病人用后,浸泡10分钟;结核菌等感染浸泡45分钟;活检钳浸泡10小时达到灭菌水平[5],

2.2.6医疗废物处理,用后的棉签、手套一次性用品等医疗废物,收集于黄色塑料袋;检验标本收集于防渗漏的医疗废物容器,用后的一次性锐利器具放入锐器盒,微生物培养皿和菌种,先高压灭菌后,再放入医用垃圾袋,每天交接于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并登记,送本地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销毁。

2.3灭菌消毒质量选择2007、2008年微生物学监测资料作出汇总统计,结果显示:85%以上的项目达到部颁标准,少数项目不达标,是因为消毒后,又进行工作,造成污染,另外,可能因工作人员清洁、消毒不到位而使监测项目超标。

2.3.1从监测结果看,合格率高的是内镜室和检验科,这两个部门某些项目消毒质量要求高,如内镜是侵入性器械,属高危器械,戊二醛的浓度、消毒灭菌效果必须达标。故医护人员严格按《规范》执行。其它科室大多中低危物品,要求的标准相对较低,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上有时可能就存在疏忽,合格率会低一些。

2.3.2在监测工作中,经常下意识对各种项目消毒前后进行采样培养对照,以评价院感管理工作的优劣和药械消毒灭菌效果。取监测数据平均值作统计,其结果显示: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进行操作后,细菌数显著升高,清洁和消毒后,平均菌落数大大减少。

3讨论

3.1监测必要性本院把微生物学监测作为院感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定于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监测一次,由感染科执行,赶在早晨消毒后上班前采样,对少数部门因接待急诊进行过操作,室内空气、器械或物表已受到污染的情况下,等加强一次消毒后再监测。这样既做到监测的科学性,又能做到监测结果的真实性,避免科室自测出现不真实的成分。用监测数据和检查结果,来衡量科室清洁消毒管理运行情况和工作的优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促进院感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2管理重要性医技科也是院感高发区域和需重点监控的科室[4],接诊检查的病人中,存在显性和隐性的传染性患者。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引起空气污染;检验标本离心操作造成气溶胶,标本外溢致台面和地面污染;诊查器具用于各类传染病人染上许多病原微生物;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用后的采血器具和一次性用具等,均是病原菌繁殖和栖息的良好条件。如不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医疗废物,会直接污染医院环境,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医务人员不注意消毒隔离和手的卫生,直接污染自己和病人。所以,加强医技部门院感管理,消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隐患,非常必要和重要。

3.3当前存在的问题医技科室是当前各医院院感管理的薄弱部门。原因一是,将重点放在手术室、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部门,而忽视医技部门的严格管理;原因二是,该科医务人员院感意识普遍淡漠,认为大多做诊断性检查,不侵入无菌组织,消毒隔离不重要,故存在疏忽大意。如B超和放射科检查操作时又不宜打开门窗,病人多时室内空气混浊,菌尘密度增加;医技人员对病人连续操作不洗手或进行手消毒;进行标本离心和检验时不戴口罩帽子;为了单纯保护自己,某些检验采血人员戴着手套操作,从上班到下班不更换,将血液交叉污染于病人;B超探头、心电检测器具等不消毒,床单不每天更换。

3.4医德要求与职责医务人员都有预防医院感染的义务,为了病人和自己的安全必须做到:按《规范》执行院感防控工作,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做好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每项诊疗操作既保证患者也注意自己的安全。用严格、科学的管理,为病人创造良好、安全的就诊、检查环境,使病人免受医院感染因素的侵袭,这是我们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和医德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菊英,雷静月等.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06,(17),710-711.

[2]王爱霞.医院内感染.见:方圻,朱元珏等主编.现代内科学,592-596.

[3]熊小江,李利等主编.新世纪医院诊疗质量管理实务.新华出版社,2002年,273-278.

[4]姜国和,薛辉等.医院感染管理资料汇编.转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9,127-139.

[5]徐秀华,易霞云等主编.临床医院感染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