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亚厘米结节的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肺部亚厘米结节的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探讨

范小波1孙琳杰2

澧县人民医院湖南澧县415500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亚厘米结节的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共80例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49.6±21.5)岁,男性49人,女性31人。结节主要位于左上叶、右肺中叶、左下叶,平均直径(0.85±0.21)cm。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术前的CT影像学表现互相对比。结果:80例患者中,其中35个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为微浸润性腺癌、鳞状细胞癌;良性结节45个,主要为炎性肉芽肿、纤维组织结节、硬化性血管瘤。我们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发现CT敏感度为36%,特异度95%,漏诊率为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依靠CT影像学诊断结节性质有很高误诊率,但是对于年轻无症状者,应加强动态观察,必要时穿刺进行病理活检。

关键词:肺部亚厘米结节;CT;影像学

随着薄层CT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肺部孤立结节逐渐增加,其中亚厘米结节经常被发现。亚厘米结节的定义为小于1cm的肺结节,此类结节为不确定结节,恶性率约27%~54%。亚厘米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一直影像学医生的挑战。因此我们拟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诊断为肺部亚厘米结节的患者。探讨肺部亚厘米结节CT影像学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共80例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49.6±21.5)岁,男性49人,女性31人。结节主要位于左上叶、右肺中叶、左下叶,平均直径(0.85±0.21)cm。

1.2肺部CT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32位CT仪。调整CT机位置,设置螺距,最高转速,测试最佳扫描分辨率。把非离子型的碘造影剂加入患者肘部静脉血进行增强扫描。CT机扫描设置:球管电压约120kv-150kv,球管电流800mA-1000mA,每层扫描厚度约1~2mm,每次球管环绕时间0.125s/r,暴露视野范围125×125mm。

1.3CT影像学良性、恶性征象良性征象:结节边缘清楚、脂肪影、气管紧贴结节边缘。恶性征象:毛糙、分叶切迹、短毛刺、空泡征、支气管截断、胸膜凹陷、纯磨玻璃密度可能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1.4评价标准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术前的CT影像学表现互相对比。

1.7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Views6.0统计软件,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病理结果80例患者中,其中35个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为微浸润性腺癌、鳞状细胞癌;良性结节45个,主要为炎性肉芽肿、纤维组织结节、硬化性血管瘤。

2.1术后病理诊断与CT影像学征象比较我们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T对诊断肺部亚厘米结节的敏感度为36%,特异度为95%,漏诊率为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术后病理诊断与CT影像学征象比较

3讨论

临床上发现的≤1.0cm肺部亚厘米结节应当给予充分重视。胸部CT是诊断肺部亚厘米结节最敏感技术。一般认为毛糙、分叶切迹、短毛刺、空泡征、支气管截断、胸膜凹陷可能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大多数亚厘米结节的边缘与肺组织清晰,但是有部分表现为毛糙,可能是肿瘤浸润生长有关。分叶切迹主要是由于结节生长速度不一。短毛刺是肿瘤延支气管向外浸润,伴局部组织炎性反应,牵拉小叶间隔所致。空泡征实质为正常含气肺泡囊及次级细支气管,被肿瘤破坏,肺泡腔扩大所致。支气管截断征肿瘤浸润管壁,引起管腔狭窄。胸膜凹陷为外围结节反应性纤维化,瘢痕形成。磨玻璃密度结节为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间质增厚,部分肺泡被充填引起。也有学者[1]认为磨玻璃影是各种原因造成肺泡含气量下降的表现,炎症、出血、肺癌等病理均可导致磨玻璃影。若磨玻璃密度结节内出现实质成分,则是肿瘤恶变的危险因素。肺癌导致的磨玻璃影的主要原因与肺泡萎缩、成纤维增生有关。一般纯磨玻璃密度的结节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可能最大,发病机理可能与细支气管肺泡癌易导致肺泡内皮增生,引起局部含气量不足有关。早期肺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CT下早期损害有肺泡塌陷、肿瘤组织纤维增生[2]。脂肪组织是错构瘤的可靠指标,呈局灶性分布,伴或不伴钙化。但是良性病变中结核也可引起钙化。此外弥漫实性、爆米花样钙化多提示良性病变,而钙化呈偏心性分布、不定形钙化,多为恶性[3]。

我们研究显示CT断肺部亚厘米结节的敏感度低,但是特异度高,但是也有很高的漏诊率。因此,仅依靠CT判断结节性质仍有很大误诊率,确诊还需要依靠病理学结果,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亚厘米结节过于微小,定位困难,无论是针吸活检或支气管肺活检均存在定位困难,取得标本少的问题。但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提高,使得对确定肺部亚厘米结节性质提供了安全、有效方法。配合CT定位,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4]。

综上所述,单一依靠CT影像学诊断结节性质有很高误诊率,对于年轻无症状者,应动态观察,对影像学下恶性可能性高的结节,因积极取得病理标本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鄂林宁,马大庆.肺内小结节的影像诊断和处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553-556.

[2]范丽,于红,刘士远,等.3cm以下肺恶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与实性结节螺旋CT征象对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12):375-378.

[3]邹清旭,连庆峰,时季成,等.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部分影像学特征研究回顾[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8(1):27-31.

[4]李宏芹,李浩,王天佑,等.363例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24(6):62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