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

向民

向民重庆市万州区龙驹中学404100

摘要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近似处是相对的,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全国几亿中小学生,找不到两个面貌完全相同的孩子,同样也找不到两个心理发展完全相同的孩子。那怕是双胞胎,也会因为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以及先天素质上的差异,而在发展中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己的个体特点。由于发展上是由差异的,教育上就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笔者就多年的教育经验做了以下的阐述。

关键词心理发展因材施教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注意因材施教。据说,他的学生冉求和子路曾先后向他请教过同一个问题,即凡事是否应该闻风而动。孔子答冉求说:是的,只要听到了,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但是,在回答子路时却又说:家有父兄,怎么能不先请示父兄就立即行动起来呢?他的学生们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大惑不解,就去问他。他的解释说:冉求思想偏于保守,行动畏缩,所以有意激励他;子路思想偏于激进,行事急躁好胜,所以有意抑制他。

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既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就遗传因素来说,孩子出生时,就已经有先天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都强,有的孩子则都弱;有的孩子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是平衡的,有的则是不平衡的。这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在孩子的行为中会表现出来,形成气质类型。一般可以把孩子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

第一,胆汁质类型:行动迅速、有力,突发性强,能以高度热情活动,但心境变换剧烈,容易激动,控制自己的能力差。

第二,多血质类型:生动、灵活,倾向于经常变换印象,对周围事物敏感,反应迅速,但控制力差。

第三,粘液质类型:迟缓、安静,意愿和情绪稳定,自制力强,但精神状态的外部表现不足,反应显得不够灵活。

第四,抑郁质类型:情感较深刻、稳定,对不易察觉的小事过分敏感,而对一般事物反应迟钝,易受伤害。

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就全体中小学生来说,其心理发展差异,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显露出某一类型的特点或几个类型中的某些特点,但综合其各方面的特点,可以确定他基本上属于哪一类型。每种类型的儿童,都有各自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的基本特征。

灵活型的学生:活波、好动,反应敏捷、灵活。但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活动不够稳定,喜欢变换活动内容,接触多种多样的东西。例如,这类孩子做作业时,思路敏捷,反应快,完成任务比较迅速,但却不愿意耐心复查作业。他们不喜欢较长时间埋头于学习一门功课,而乐于经常变换学习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坚持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不要强调快,而要强调好和对。在孩子复习功课时,可以考虑到他爱变换学习内容的特点,但也要告诫他不要变换得太快。如果拿起哪一本教材来学习,都只有三钟的热度,那就势必什么也学习不好。这类孩子容易合群,同谁交往都成,而且常常是主动地去接近别的同学。但也有缺点,在群体活动中,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不大考虑别人的需求。在活动中他们难于控制自己的愿望和动机,因而常常只按自己的愿望行事,而不考虑别人是否乐意。他们管别人严,管自己松,会招来别人的不满。他们既能主动接近别的同学,合群玩耍,同时又可能是挑起同学间矛盾冲突的“祸首”。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不仅要鼓励他们保持善于和同学接近的优点,而且还要教育他们懂得,要想真诚地和同学交往,还必须学会尊重同学,考虑同学的需求。要协调双方的愿望和要求,而不能以我为主,唯我独尊。

沉稳型的学生:沉稳、镇静,做事有条不紊,情感反应稳定,控制自己的能力强,但行动有些缓慢、被动,转换不够灵活。仍以完成家庭作业为例,这类孩子写作业十分认真、工整,思考问题扎实、深刻,注意集中、稳定,坐得住,但反应的敏捷、灵活程度,不如灵活型的孩子,有时爱钻牛角尖,思路不够灵活。他们在和同学交往中,灵活、主动性较差一些,但是,一旦交上朋友,情感比较深沉,稳定。他们虽然不像灵活型的孩子那样活跃地到处寻找朋友,主动搭腔交往,但也不像灵活型的孩子那样爱出风头。他们一旦和同学交往,也比较随和,容易合群。针对这类孩子的特点,在完成作业时,除了要求好和对之外,还要鼓励他在“快”字上下功夫,启发他想问题不要太死,就像走路一样,一条道走不通,就换一条道去,不要钻死胡同。在交往关系上,除了赞赏他在和同学交往中的沉稳、随和外,也要鼓励他加强主动精神,指导他善于和其他同学相互配合地解决问题或游戏、劳动。

均衡型的学生:这类孩子兼备灵活型和沉稳型孩子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像他们表现得那样突出。均衡型的孩子,也是活波、好动的,但一般不失去控制,有一定的自制力;他们做事沉稳,但并不缓慢。在活动中他们转换的灵活性不如灵活型的孩子,稳定性又不如沉稳型的孩子,这是他们的不足之处。做这类孩子的教育工作,一般比较顺利。他们既不会给你执拗,自以为是之感,也不会让你感到迟钝、不灵活。但要激发他们高度的学习热情和活力,却也不容易。他们给人四平八稳的感觉,既少灵活型孩子那么大的热情和冲劲,也少沉稳型孩子那样的深沉、扎实。老师和家长的任务是,既要防止这种均衡的发展被破坏,又要为均衡的发展增添强化剂,使得孩子成为强均衡型。总之,是要扬长去短,长处不能丢,短处要克服。

弱型的学生:他们情感较为稳定、深刻,想象丰富,思考问题细致。但是,智力活动弱而缓慢,行动迟钝,不能经受强刺激,多心,情感易受伤害,缺乏快速适应新环境、建立新习惯的能力。例如,他们完成作业的灵活性和敏捷程度,可能不如灵活型的孩子,但作业的结果,却不一定比灵活型的孩子差。他们交友的能力,不一定有灵活型的孩子那么强,但一旦交上朋友,却会比灵活型的孩子更稳定。开始,他们追求同学友谊的强度似乎不如灵活型的孩子,但交上朋友后,他们要求保持友谊的愿望,珍惜友谊的感情,却又比前者强。这类孩子对变化了的环境缺乏快速适应能力,因而要十分注意不要轻易地、突然地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要轻易地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作息制度,较稳定的学习时间等,都不要随意交换。这类孩子不能经受强刺激,老师和家长在和他们交往时,要注意态度亲切,语调温和,切忌过分严厉。当然,温和不等于不严格,对他们依然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使他们较圆满的完成任务。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除了有类型差异外,还有性别差异。幼儿期以前,儿童发展上也有性别差异,到小学时期,尤其到小学高年级,儿童发展上的性别差异,表现的更为明显,但女孩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而男孩尚未进入。结果是女孩迅速长高,甚至超过男孩,性意识也渐渐萌生,待人接物变得更成熟,而两性接触变得更敏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心理变化、情感体验也更关心。到了中学时期,由于已形成明显的性别差异,加之男孩也都进入青春期,两性关系就更加敏感,性意识越来越具体了。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老师和家长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某些和性发育有关的知识教育,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男女同学的关系。既不要把两性交往搞得神秘化了,男女同学应像过去一样正常来往。但也要注意不要使这种交往超越同学友谊的界限。由于各方面的不成熟,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违犯校纪校规的事情,或者表现出一些轻率的行为。对于这些,老师和家长要给予耐心的帮助和引导,千万不可粗暴的指责,更不可谩骂和体罚。

男女中小学生在学习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般地说,女生学习纪律较好,上课注意听讲,注意按老师要求办事,回家能坐得住、稳得下,耐心、细致地完成作业。而男生上课要小动作,乱讲话的相对地说比女生多,他们不注意听讲,不注意按老师要求办事,回家后坐不住,完成作业时粗心、马虎,不按老师的规格要求办。就全体来说,由于男生中不注意听讲,不守纪律的孩子多,影响了知识的掌握,结果,总起来看,中小学生中女生的成绩比男生好,这一点大概和女生生理发育上更趋向成熟也有关系。男女学生在学习上的另一个差别是女生似乎更多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理解,乐于动脑,而不善于动手或不乐于动手,男生则常常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理解,或者是不注意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乐于动手,乐于在课外的某些知识领域进行自己有兴趣的探索。所以,就其表现看,男生的课外知识似乎比女生多,男生的课外制作某些模型、标本的能力,似乎也比女生强一些。总之,男生的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更灵活一些,但课内学业成绩往往不如女生;而女生课内学习更认真、细致一些,但掌握课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如男生。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到孩子发展上的这一特点,如果是女孩,要注意鼓励她更多地从课堂外的大课堂里吸收知识;如果是男孩则要注意教导他更认真、更扎实地完成课堂内的学习任务。当然,这是就全体男女生的一般发展趋势来说的,如果就某一个学生来看,那就不一定了。某些男孩课堂上十分守纪律,学习很认真;某些女孩课堂外也十分活跃,独立探索大自然,并从中获得知识的表现,甚至比男孩还强。这就要具体分析,灵活掌握了。

总之,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要先了解、分析孩子的特点,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鞠慧卿,《因材施教的心理学解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7)

【3】程晓僬,《因材施教从孔子时代起来》,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