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浙江省奉化市中医医院3155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薰洗配合耳穴埋籽治疗失眠症病人的效果。方法将80例失眠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艾司唑仑,观察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足浴薰洗配合耳穴埋籽治疗。治疗6周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薰洗治疗失眠症病人效果优于口服艾司唑仑。
【关键词】失眠症中药足浴薰洗配合耳穴埋籽艾司唑仑方法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08-02
失眠,又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疾病,是指病人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时睡时醒,以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是老年临床常见多发病。长期失眠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失眠病人越来越多,靠口服药物维持,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易成瘾,若停药则常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率加快等,甚至幻听幻视,单靠目前药物治疗本病效果不佳。我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中药足浴薰洗配合耳穴埋籽疗法治疗失眠症病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的失眠症病人8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时睡时醒,睡眠梦多,质量差,部分严重者伴有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率加快等;均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ICD10)》中的诊疗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6岁~78岁,平均49.3岁;病程1个月至8年,平均5.1年。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5岁~75岁,平均47.2岁;病程1个月至8年,平均4.8年。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舒乐安定),每晚1片,睡前服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观察组采用中药足浴薰洗配合耳穴埋籽治疗,(1)方用中药促眠散:栀子15g,川芎15g,红花15g,白芷9g,小茴香12g,牛膝20g等。上药研末,每次取20g,煎水约4L,足浴薰洗双下肢,每日1次或2次,每次30min~40min(每晚1次或者每天中午、晚上各1次),并建议病人于薰洗同时对双侧涌泉穴和三阴交进行穴位按压。(2)经电子穴位测定仪选穴后将中药王不留行颗粒贴压于耳穴(神门、心、肾、肝、脑干、皮质下),每日5—6次,每次5分钟,睡眠除外。治疗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统计评估。
1.2.2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ICD10)》[1]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进行评估,包括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时睡时醒,睡眠梦多,质量差,部分严重者伴有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率加快等,部分影响了社会职业、社会功能及家庭生活。显效:睡眠时间基本恢复正常或者睡眠达到6h以上,可以进入较深的睡眠,醒后精力充沛;有效: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较好,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见表)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3中药足浴配合耳穴埋籽的护理与观察
3.1水温宜较人体的正常体温略高,约在37℃左右。将薰洗药粉上火煮5min左右,再加入备好的薰洗温水中成薰洗液,然后将足放入水中并淹过踝部,最好淹至膝下,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薰洗时间不要少于30min,40min较适宜,要时常搓动。①足浴最佳温度在40℃~45℃,防止水温过高灼伤皮肤,尤其是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者,老年人及糖尿病病人温度觉及痛觉减弱,尤其应该引起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同时凉水对血管有收缩作用,所以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或下肢适应情况逐步变热。②足浴的时间以30min~40min为宜,足浴时间内水温要保持,尤其进行足浴治疗时,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③中药足浴时,如给予足部以适当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脚或搓脚等,有条件者也可使用具有加热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进行足浴,效果更佳。④餐前、餐后30min不宜进行足浴,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饭前中药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⑤中药足浴治疗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有的病人属特异体质,用药后可出现变态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停止用药。⑥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药治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并擦干。⑦有传染性皮肤疾病者,如足癣病人,应注意自身传染和交叉传染的可能。同一家庭成员,最好各自使用自己的浴盆,以防止交叉感染或传播传染病。⑧在进行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缺血,出现头晕、头眩。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用冷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缩,血流充分流向头部,消除头部急性贫血,缓解症状。⑨出血等症状病人,不宜足浴。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病人;脑出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心脏病;孕妇;小儿(应在成人帮助下使用);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
3.2注意事项①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②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③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④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⑤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按压宜轻。
4讨论
有歌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中医学认为,足为足三阴经(脾、肝、肾)之始,又是足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足部血脉通畅,有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现代医学认为,人的足掌上密布着许多血管,用热水洗足能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足部更多的养料,使足、腿部新陈代谢旺盛。热水有温和的刺激作用,由于足掌上无数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刺激足心上的神经,加上中药的独特作用,更可对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不仅能加快入睡,使睡眠加深,还可有效地消除一天的疲劳。本研究观察组用栀子、川芎、红花、白芷、小茴香、牛膝等活血通络、清热除烦及芳香化湿中药组成熏洗方剂,共同治疗失眠。其中药物主要由具有活血、通络、清热、安神功效的药物组成,并借助药物芳香和渗透之力及热水的温度而通过足部渗透至人体,透达周身经络,起到疏通筋络、调和气血、安神促眠的功效。中医发现,耳部存在与人体全部器官对应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过经络系统与对应的器官相联系。刺激、按压这些反射区,就可以对相应的器官产生治疗作用,且患者易于接受。另外,通过对双侧涌泉穴和三阴交进行穴位按压使药物更好刺激足部穴位和反射区,疏通经络、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调节作用将更加明显。又不会出现口服药物过量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中药足浴薰洗配合耳穴埋籽对失眠的各种症状的治愈、好转及长期稳定有良好效果。另外,中药外用还避免了药物内服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副反应,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且有良好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ICD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
[2]许又新,吕秋云.现代心理治疗手册[M].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1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