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刚(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药剂科山西太原030053)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086-02
【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1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涉及大约1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占总例数64.5%,其次为中药制剂、心脑系统药、抗肿瘤药。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92.7%,ADR可涉及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以皮肤系统及胃肠系统受累为主。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物的合理使用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也是医院用药管理中最为重视的一个项目。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1]。本文将我院三年间收集上报的11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2011年12月我院各临床科室上报ADR报告110例,分别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情况,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2结果
1.1患者的性别与年龄110例ADR报告中,男性65例,女性45例,在各年龄段患者情况中,发生ADR的年龄最小2岁,最大85岁,20岁以下占3.6%,60岁以上占72.6%,40岁以上患者呈现多发趋势,点总量的89.7%(见表1)。
表1ADR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1.2ADR与给药途径110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为102例,占总量的92.7%,口服2例,占1.8%,肌肉注射8例,占7.2%。
1.3ADR与药物种类引发ADR药物主要集中在抗菌药物,共12种,占28.79%,其次是中药制剂、心脑系统药、抗肿瘤药。在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例最大,为46.4%,其次是喹诺酮类,占19.7%(见表2)。
表2发生ADR的抗感染药物种类
1.4ADR类型及累及器官/系统在110例ADR不良报告中,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主要表现在皮肤损害及胃肠系统,其中构成比例最高的为皮肤及其附属系统,占61.8%,具体见表3。
表3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2讨论
从性别来看,发生ADR的比例与性别无显著差异。从年龄分布来看,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人群,其中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高于其他年龄段,由于老年人的肝、肾等器官功能减退,药物的吸收代谢不规则,同时基础疾病多等因素导致较易发生不良反应,故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特点,用药过程中应加强监测,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2]。由表2可见,涉及抗感染药物品种数、报告例数均处于前列,同近年来我国各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结果一致。110例抗菌药物的ADR中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最多,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因其抗菌谱广,疗效确切,而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无须皮试,使用方便的特点,临床使用广泛,ADR报道也日趋增多,必须引起临床注意。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最常见,这与此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有关,但也有一些是无指征用药和不合理配伍或滴速过快引起的,警示临床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药品管理。
通过分析可见,引发不良反应较多都是注射剂,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可见静脉给药风险较大。首先,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相对浓度高,药物本身的PH值、内毒素、赋形剂、微粒等都有可能成为ADR的诱因,尤其是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产生水肿和静脉炎等。提示在提高注射剂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因药液配伍不当、浓度高、配制的液体放置时间过久、滴注速度快等引起不良事件。在重视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口服制剂的监测。患者对所服用药品的安全性又缺乏了解,导致药源性疾病或不良反应入院的患者增多。因此要加强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培训,充分认识到安全有效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胃肠系统反应。说明这两者仍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与这两种反应在临床易于发现和诊断有关。血液系统、肝胆的例数较少,可能是由于临床对这些生化项目检测少,隐蔽了相关临床表现。提示临床要留意患者的既往病史,加强对生化项目的检测,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总之,通过对我院110例药物ADR报告分析,ADR的发生与药物自身特性、临床用药途径及患者体质及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加强ADR的监测和不良反应上报,以避免及降低ADR的发生。作为临床药师,应重视ADR的宣传教育,及时向临床反馈新的、严重的ADR信息,使医、护、患者能及时了解药品ADR,一旦发生,能正确、迅速处理ADR,达到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等.综合性医院内科用药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3(2):152.
[2]王爱霞.内科用药临床合理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