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用于多处创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用于多处创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晓社

(甘肃庆阳市超微骨科医院骨科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用于多处创伤骨科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创伤骨科就诊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皮瓣感觉恢复程度、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皮瓣存活率、皮瓣感染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31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10.36±14.9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1.76±8.34)ml。术后发生皮瓣感染4例(12.90%),血管危象2例(6.45%),皮瓣存活29例(93.55%)。在皮瓣感觉恢复程度方面,有1例为S2级,4例为S3级,26例S4级。结论: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用于多处创伤骨科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保证多叶皮瓣血运充足,患者皮瓣感觉恢复程度高,且术后不良反应及血管危象发生率低,其临床可行性良好。

【关键词】多叶皮瓣;改良;创伤骨科;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093-02

传统的多叶皮瓣修复术可用于修复患者的多部位或多组织创伤,其中穿支多叶皮瓣更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疗效显著,应用范围较广。但是,由于患者症状存在变异性,传统的多叶皮瓣修复术手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血管蒂损伤,并引发血管危象[1-2]。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对患者创伤程度以及突发情况的掌控异常重要。根据术间情况,尽可能使供区皮瓣血运充足,避免皮瓣臃肿,尽量减少手术时间等,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3]。本研究根据本院已有的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患者术间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创伤骨科就诊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治疗。31例患者中包括15例高处坠落伤,11例车祸伤,5例热压伤,4例车祸伤;受伤部位:手指多处创伤患者13例,足部多处创伤患者18例;20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平均年龄(35.76±5.23)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2.84±7.03)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手术禁忌症。

1.2治疗方法

31例患者均接受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传统多叶皮瓣修复术结合血管吻合术以及调整皮瓣厚度的方式),术前采用臂丛或腰硬联合麻醉,切除创面已经硬化的边缘组织,并对创面进行清洗以及消毒,由浅入深依次清理坏死的皮肤,软组织以及炎性组织等,清理结束后再次对创面进行消毒处理,术前以多普勒探测两个皮支出皮点,切取游离股前外、腓动脉穿支、足背等处多叶皮瓣。术中精确分析皮瓣蒂部血管轴线以及血管蒂走向,避免对皮瓣蒂部的不当扭转或压力。根据患者供区皮瓣的情况对皮瓣进行显微削薄,以避免皮瓣臃肿。对距离供区稍远的创面,可适当利用组织的延伸性完成修复,尽量减少对皮瓣血管的损伤,或采用血管吻合术将供血不充足的皮瓣人为与其他皮瓣进行连接,保持皮瓣良好的血运。将皮瓣精细游离以及转移至受损创面后缝合,并采用负压引流装置后,包扎并固定。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可预防血管痉挛,止痛并消肿。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周左右拆线。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根据随访记录,统计改良皮瓣修复术患者的皮瓣存活率、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患者皮瓣感觉恢复程度、以及术后皮瓣感染发生情况。

皮瓣感觉恢复程度根据Mackinnon-Dellon标准评定[4],即感觉功能划分为5级(S1-S5):S1,患者无感觉;S2,患者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深痛觉;S3,患者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浅痛觉及触觉;S4,患者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浅痛觉及触觉,并且重叠感消失;S5,患者神经单一分布区恢复两点鉴别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

2.结果

2.1手术期间治疗效果

31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10.36±14.9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1.76±8.34)ml。

2.2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31例患者术后发生皮瓣感染4例(12.90%),血管危象2例(6.45%),皮瓣存活29例(93.55%)。在皮瓣感觉恢复程度方面,有1例为S2级,4例为S3级,26例S4级。

3.讨论

在多处创伤治疗领域,多叶皮瓣修复术是最为经典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其手术过程中仍不免存在皮瓣血运不足,受损处愈合情况不佳的现象,并且由于个别患者创面过大,可能皮瓣出现移植困难的情况。尤其是当创伤面积较大时,很可能其中一块皮瓣需要通过另一块皮瓣间接接受血液运输,这就增加了皮瓣血运不足的风险。皮瓣的血流充足,是保证皮瓣存活的前提。因此,近年来有出现很多新方法用于提高皮瓣的血流量,促进皮瓣的成活率,扩大皮瓣的存活面积[5]。

本文所选择的患者均采用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的方式,该方式在整体上与传统的多叶皮瓣修复术相似,包括手术的具体流程,术间用药,术后护理等方面。但是改良的多叶皮瓣修复术通过医生在手术前期对患者创伤部位的具体分析,包括是否调整皮瓣的厚薄程度,是否采用血管吻合术对可能坏死区域进行血管吻合等,以保证皮瓣血流量充足为主要前提,尽可能的提高了患者皮瓣在受损区域的存活率以及存活面积。由上述结果可得,这种方式并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但是其具有较好的皮瓣成活率率以及皮瓣感觉恢复程度。

综上所述,改良多叶皮瓣修复术用于多处创伤骨科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保证多叶皮瓣血运充足,患者皮瓣感觉恢复程度高,且术后不良反应及血管危象发生率低,其临床可行性良好。

【参考文献】

[1]闵沛如,章一新.组合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1,7(3):175-179.

[2]刘跃飞.游离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手足部多发创面的临床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3]墨天燕,张志芹,史玉婷.21例移植皮瓣远端血液循环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12):38-39.

[4]张峰,赵庆飞,孔德博,等.改良筋膜皮瓣修复术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7):130-132.

[5]洪小芳,孟宏,黄建华,等.两种方法治疗带蒂皮瓣静脉危象的比较及皮瓣厚度对其的影响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3):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