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喜剧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28
/ 1

谈喜剧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徐和平

人物与人物互相衬托,相映成趣。这对人物特点的揭示,可以起到互相加强的作用。一个人物的同一言行,一再重复。但这不是刻板地重复,而是重复又有变化,一次比一次更强烈,更突出。在明传奇《儿孙福:势僧》里,一个地位高的和尚,听说自己庙里的老道,原是豪门的老太爷,连忙向老道叩头,说老道的胡须、眼睛、鼻子、嘴巴都长得好,就是老太爷的“福相”。转眼之间,他觉得不大对头,马上挖苦老道脸上气色不好,没福气,说自己伤了本钱,要老道还他磕的头。可是,他再盘问,证实老道果真是老太爷,便恭恭敬敬地请老道上坐,又连连叩头,还请老道到僧房里去喝茶,吃点心。看,这个和尚,两次献媚,越来越令人肉麻,而中间翻脸不认人,又暴露出另一副冷面孔。他名为出家人,并非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而是看风使舵,反复无常,趋炎附势,面目可憎。

重复还可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西厢记》三本二折,红娘故意把张生给莺莺的信放在她的妆盒底下,莺莺看了,怕红娘泄露给老夫人,想先发制人,压住红娘,就板着面孔说:“告过老夫人,打你个贱人下截来!”红娘胸有成竹,以攻为守,说自己要先去自首。莺莺这才慌了手脚,拉着红娘不让去。红娘这时也板起面孔说:“放手,看打下下截来。”这一重复,照应了前边的情节,也表现了红娘的聪明机智,因为她早已看透了莺莺的“假意儿”。

此一人物对彼一人物以戏耍与谑弄,嬉笑怒骂,淋漓尽致。在嘲谑嬉戏之中,发泄出无比的愤恨,诚然是“嬉笑之怒,基于裂眦”。这就使得被戏弄的人物狼狈不堪,受到惩罚。它实则是一种“寓庄于谐”的严肃斗争。在明传奇《精忠记·反秦》里,疯僧代着壁上题诗、吹火筒、绉纸、白馒头等,大肆发挥,隐藏讽刺,尽情地戏弄当朝宰相秦桧。他讽刺秦桧优势弄权,卖国肥家,久占都堂,闭塞贤路,杀害忠良,欺君虐民。疯僧的戏弄,具有尖锐性,击中了秦桧的要害。在秦桧眼中,一个和尚,“敢侮弄我朝中宰相么”。然而,在疯僧面前,有权有势的秦桧,却处于被审判的地位。疯僧运用出奇的智慧和巧妙的戏弄,制服了反动的强者。所谓“扫秦”,就是在嬉笑怒骂的戏弄之中,扫尽了卖国贼秦桧的威风。

与戏弄此一人物戏耍彼一人物不同,剥露是剧中人物自我剥掉伪装,露出真相。这剥露,好像剥笋一样,层层剥去,渐露原形。剥得越彻底,其丑恶本质就是暴露得越明显。在明传奇《鲛绡记·写状》里,贾主文是个讼师,以代人写状为生。可是,刘君玉找他写状,他正忙着念经诵佛。刘君玉要打官司,他反劝刘君玉务必“谦和”而“息松”。刘君玉求他代笔,他表示不愿再坏心田。然而,他一见刘君玉拿出二十两白银,立刻答应写状,并透露自己有个管叫对方丧身亡家的主意,却又沉吟不语。刘君玉洞悉其意,马上提出再送一份厚礼。贾主文便把莫须有的罪名,硬栽在被告头上。不难看出,贾主文是个深藏的赤链蛇,一旦有利可图,便现原形,恶毒伤人。他不惜把普通的婚姻案件,变成严重的政治问题,务要置人于死地,丧尽天良。等到刘君玉走后,贾主文又声声念佛,再披上伪善的外衣。但人们从他的自我剥露中,深知这不过是“毒蛇吐气”,把雾气当做了藏身的烟幕。

喜剧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误会、巧合、悬念、发现、突转、跌宕、纠缠等多种,且各种手法交互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