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逸夫中学刘惠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分成:引入、理解和运用三个阶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
引入数学概念是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的前提。数学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例来引入数学概念,从这些实例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属性。因此恰当地选择实例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在概念的引入时要选择一定的实例,注意围绕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选择实例,能揭示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和形成过程,淡化非本质的东西以免对所学概念造成干扰。
(2)适用性。选择的实例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习活动能顺利展开,调动组织学生对所列举的实例进行比较;分类,并进一步进行讨论,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
(3)对比性。既要挑选出有利于数学概念形成的正例,又要设计不符合这一概念的反例,在概念引入阶段,可引导学生通过正例与反例的识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和认识。
(4)趣味性。实例应尽可能生动;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趣,使学生有充足活动体验,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几何中关于点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笔尖刺破纸面,引起学生兴趣,再让学生观察在纸面上针刺的痕迹,从而抽象出“点有位置而无大小”的概念。
二、数学概念的理解
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概念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概括概念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或在概括时也可能会不完整等不足之处,教师应能迅速察觉到,并有针对性地举出实例给予纠正点破,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注意理解概念的逻辑性、顺序性和抽象性及揭示概念的关键点,在教学中可用生动而又多样化的方式对已经学习过的有关概念进行复习,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接受数学概念时可能产生的困难或错误,明确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设计突破难点与落实重点的方法。
对于数学概念理解教师应设计适当的学生活动,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例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概念的定义,对概念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发表各自的观点,还可借助各种教学媒体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体系,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
例在学习射线这一概念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利用图形观察,射线、线段和直线有何区别?
2.线段、直线、射线各有何特点?
3.射线如何表示?(如图)
4.联想思考:
(1)射线OB;射线OA是否表示同一条射线?这条射线还可怎样表示?
(2)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吗?
(3)射线OC与射线OA是同一条射线吗?
5.若要表示同一条射线,需满足几个条件?
根据所设置的由浅入深不同层次的五个问题,教师可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问题,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有兴趣去思考,既掌握好新概念又巩固了旧概念。
二、数学概念的运用
数学概念的运用有两个方面:一种是概念简单直接运用,是指学生在获得数学概念后,遇到这概念的简单问题时,就能根据此概念作出明确的判断或简单推理得出正确结果。另一种是概念的灵活综合运用,是指学生在充分理解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加工提升,用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数学概念运用能力的培养是由易到难进行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选择好例题和习题。可分三个层次进行。
1.数学概念的识别,针对数学概念中的关键点或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目的设计一些简单题,给学生学习识别,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加深印象。与概念引入和理解阶段相比,还可设计一些有间接性条件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审题,挖掘题意进行解题。多以客观题形式出现。
(1)数学概念的简单运用。在学生对概念能识别的基础上,对所学习的数学概念加以运用。教学中可将概念的简单运用进行分类、编制题组进行训练,每组问题应当是层层递进的,有一定变化的,难度不宜过高,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的。通常以简单解答题形式出现。
(2)数学概念的综合运用。有时直接利用概念来解决问题,常常可以将问题化难为易,例如:初三几何中圆、圆心角和圆周角等概念问题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有关的问题作为例题和习题,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难点细化,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概念的运用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既要对相关的数学概念作出正确而又恰当的判断,又要能挖掘题目中隐藏的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并注意表达的规范性。也可以大胆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不同教学设计进行概念教学及运用,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又可训练学生的智力,在概念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