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格桑央金

格桑央金(西藏林芝米林县中心小学,西藏林芝850400)

在平常的教学中,有必要经常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促进学生主动开放的学习。课堂讨论能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此可见,推行讨论式教学势在必行。

一、学会把握讨论的时机

现在的教师无论平常的教学还是上公开课都离不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但很多时候的讨论都流于形式,该不该讨论都在讨论,好像没有讨论这节课就缺了一个基本环节,就上得不够理想,不够热闹。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明明道理很浅显,有的学生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教师还让学生进行讨论,无谓的讨论既影响了课堂效率,还滋长了一些学生爱说话的毛病。在教学中,该讨论就讨论,不该讨论的地方要坚决杜绝讨论。那么什么时候才需要真正的讨论呢?因为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对起始知识的感知;二是对已有知识的“迁移”。要紧紧抓住学生认知的两个入口,在感知和迁移过后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加大了讨论的力度和空间,缩短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增强了真实感,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是有活力的、积极的。

二、合理选择讨论的形式

数学课堂因为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讨论的形式也有所限制,要尽量选择科学合理的讨论形式才更有实效。

1.比较简单的问题同桌讨论

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或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的一些简单训练,对一些定理、公式的抽背,都可以用同桌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如教学“认识方向”时,可同桌讨论以下问题:我们学习了哪8个基本方向?你能用手势语描出8个方向吗?以你为中心你能说出某个同学的具体方向吗?

2.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小组讨论

对一些新概念性的认识或需要操作实验进行探究的问题,可展开小组讨论,人数以4人为宜,可以是固定的小组,也可以是好朋友讨论、同观点讨论等自由组合的小组。在讨论的进程中,小组学生各抒已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因此它是讨论教学的主要讨论形式。如教学“三角形”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在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的实验操作活动中最终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比较开放的问题全班讨论

对于一些比较开放性问题,可全班讨论。如在教学“口算45+19”时,学生通过讨论说出了除书本上以外的方法:

①40+10=505+9=1450+14=64;

②45+20=6565-1=64;

③45+5=5019-5=1450+14=64。

对这些方法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明白课本知识不是死板的,解题方法可以自己去创造。这样的讨论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有利于学生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培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采用多种讨论形式进行教学,能促进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互联互动,实现课堂学习的开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需要正反两方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还可以开辩论会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有时也需要组织学生开辩论会,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1.25×0.08”的结果究竟是几位小数时,就开了一场辩论会,学生们兴致很高,辩论的一方认为结果是4位小数,还走上讲台边讲边计算,同组成员不停补充说明。反方认为结果该是一位小数,也是边讲边计算,还搬出了小数的性质来进行讲解,气氛异常热闹。学生们就在这种你争我抢中学到了很多平常都没有学到的知识。

三、有效组织讨论过程

任何一次讨论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讨论的过程非常关键。那么该怎样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首先,学生在讨论前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紧紧围绕讨论的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或操作,为后面的讨论作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不要问题刚一抛出来就叫学生讨论,学生还没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拿什么去和同学讨论,所以这样的讨论就是在走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次,讨论时要分工明确,设立组长,叫组长来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汇总,为全班性的发言做好准备。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各抒已见,展开热烈有序的讨论,此时教师要在巡视观察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如参与指导,解答疑难,控制进程,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出现的矛盾,敢于揭示和解决矛盾。

四、及时检测讨论的效果

学生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都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很想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也想听听其他同学的观点。这时候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要鼓励学生对讨论结果质疑、求异、辩论,引导学生想得更深,议得更好,学得更妙,体现评价的开放性。

在课堂上有效的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他们就会以主人的身份与老师、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问题。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共同分享理解,是专业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