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京(丹阳市陵口镇卫生院江苏丹阳212353)
【摘要】目的对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接种乙肝疫苗成人1254例,以及同期没有接种乙肝疫苗成人1250例,对其进行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酶联免疫试剂盒展开乙肝标志物检查,并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大小三阳感染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感染率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对乙肝疫苗进行接种能够显著改善乙肝的免疫状态,对于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成人乙肝疫苗接种乙肝免疫状态乙肝病毒标志物
目前在临床上乙肝疫苗接种为对乙型肝炎进行预防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新生儿以及青少年等具有良好的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曾有学者指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同样能够产生良好的预防效果,然针对流行病学角度对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状态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见[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1254名接种乙肝疫苗的成人和1050例未接种疫苗的成人展开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1254名接种乙肝疫苗的成人和1250例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成人,接种组研究对象有男712例,女542例,年龄23-47岁,平均(34.7±12.4)岁;未接种组中有男706例,女544例,年龄22-48岁,平均(35.2±12.7)岁。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所抽取的接种组和未接种组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酶联免疫试剂盒展开乙肝标志物检查,并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1.2.2检测方法:抽取所有受检者的晨起静脉血5ml,将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本组研究对象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采取酶联免疫法进行,所用仪器为MK3全自动酶标分析仪(购自芬兰),所用试剂为均购自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试剂盒。检验项目数量化:A=HBsAg,B=HBsAb,C=H旧eAg,D=HBeAb,E=HBcAb[2]。
1.3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采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接种效果用效果指数(EI)以及保护率(PR)展开评价。
2结果
2.1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
经统计发现,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共存在22种,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检测到19种,其中B(+)、ABCDE(-)、BDE(+)、BE(+)这四种模式占82.85%。没有接种疫苗组检测到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22种,其中ABCDE(-)、B(+)、ADE(+)、BDE(+)这四种模式占73.76%。详见表1。
表1两组研究对象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统计结果(n/%)
2.2两组研究对象的HBsAg阳性率与HBsAb阳性率比较
本组研究对象中,接种组HBsAb阳性者959例,阳性率为76.48%,HBsAg阳性者59例,阳性率为4.70%;未接种组HBsAb阳性者397例,阳性率为31.76%,HBsAg阳性者152例,阳性率为12.16%。显然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中接种组与未接种组的感染率分别为85.65%和55.92%,接种组研究对象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模式表现为以B(+)模式为主,约占52.23%。其次便是ABCDE(-)、BDE(+)、BE(+)模式。这四种模式共占82.85%。未接种组感染模式表现为以ABCDE(-)模式为主,约占44.08%,其次便是B(+)、ADE(+)、BDE(+)模式,这四种模式共占73.76%。由此可知,成人对乙肝疫苗予以接种能够使HIV的感染率得到显著提高,然其所引起的感染一般为保护性感染的一种(HBsAb阳性),本次研究结果同一些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表明成人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改善整个人群的HBV感染模式,对于对控制以及消灭乙型肝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
一般情况下成人乙肝HBsAb阳性在48.50%左右,在这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的阳性率表现为76.48%,未接种组的阳性率表现为31.76%,显然接种组较未接种组高,且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HBsAb为乙肝唯一的一种保护性抗体,因此显示出HBsAb总阳性率能够代表人群对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水平[4],由此可知,成人乙肝的免疫水平相对比较较低,然接种乙肝疫苗能够使乙肝的免疫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因此,对于成人而言,依旧存在乙肝疫苗的大面积接种的必要,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能够改善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5]。
参考文献
[1]志澄,齐国明.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1-92.
[2]王德全,陈思东,周卫平,等.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9,22(26):674-675.
[3]王春俭,李东升.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人群效果观察[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19(21):43-46.
[4]卢崇南,邓海燕.基因乙肝疫苗人体免疫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1(26):119-120.
[5]龚震字,陈思富,石国祥.5ug和10ug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效果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2010,18(24):479-480.